施強教育網-專注留學教育外語,權威出國留學中介機構

院校搜索

College Search

院校搜索

請選擇國家
  • 美國
  • 英國
  • 澳大利亞
  • 加拿大
  • 新西蘭
  • 德國
  • 瑞士
  • 法國
  • 荷蘭
  • 意大利
  • 愛爾蘭
  • 日本
  • 韓國
  • 新加坡
  • 中國
  • 俄羅斯
  • 烏克蘭
  • 西班牙
  • 泰國
  • 馬來西亞
請選擇院校類型
  • 大學
  • 預科
  • 外語培訓學校
  • 學院
  • 中學
  • 小學
×

幫孩子申請出國,家長必須謹慎考慮這兩個問題!

發布時間:2017-07-19 來源:施強教育

提起出國這件事

我就有說不完的話

實際上這些話我一直在反復地說

今天再次和大家聊一下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

20.png

為什么要讓孩子出國?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送孩子出國的想法,但是為什么要讓孩子出國,你們想過嗎?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出國人群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我們回憶一下在80年代、90年代初,那時出國的人更多的是由于自己的學業上出色的表現,很多人出國是為了幫助家里改善經濟的條件和環境。而且他們都是拿到全獎或者是學校的一些資助才有可能、有機會出國,這是80、90年代人的狀態,我們也叫這是第一代的留學生。

第二代的留學生就是像我這一代人,我們有一定來自學校的經濟支持,也需要家里的幫助。作為第二代留學生,我們出國的時候已經有了其他的想法。

在第二代留學的人當中高中、初中極少,包括本科生也還是占到小數,更大面積的是研究生或者是博士生留學。

如今,出國留學的狀態和目的又變了,和前兩代的留學生更不一樣了。在如此大規模留學的人群當中,我們是因為什么要讓孩子出國的?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想清楚的話,可能我們就無法以正確的心態準備和執行。

1、期待有豐厚的經濟回報?

按照現在的一個海歸學生的工資狀態來評估,如果讓孩子出國是為了他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那我們心里都很清楚,孩子們畢業以后所拿到的工資和我們現在為他付出的學費是根本不可能相比。

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是靠家里的經濟支持出國,拿到學校獎學金的情況越來越少。這就意味著如果孩子大學本科要出國,家里要給他提供的是一年50萬乘以4,就是200萬人民幣的支持。

如果孩子是從高中就出國,那就是說持續的50萬一年的儲備,要持續支持7到8年。

如果我們是因為這樣的一個目的而出國,我們就得要去盤算孩子的未來是要給我們提供多少的經濟回報。

2、為了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

但是現在有很多的父母已經不再是局限在這個角度讓孩子出國,更多的父母是希望讓孩子們去掌握一種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研究的精神以及他們能夠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

如果這一類出國的原因占到一個更大的比例,實際上就代表著我們的國家在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們在送孩子出國的時候的目的和想法是越來越正確,也非常有價值的。

3、因為現在孩子學習不好?

還有一種情況是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國內學習不好,那就讓孩子出國,國外一定能夠把書讀好。對于這樣的想法,我就要毫不留情的說,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孩子他在國內都沒有辦法把書讀好,那我不認為他在國外有可能把書讀好。

縱觀中國的應試教育,實際上是最容易應付的一種教育方式。因為只要你肯去背,肯去練,你就一定能夠獲得你想要的回報。但是國外的教育你聽上去好玩,聽上去輕松,實際上它對于人的要求,對于人的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是高的,特別是自我管理方面。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在國內也沒有辦法把書讀好的話,那他到國外能把書讀好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就我個人的留學經驗來講,我可以告訴大家,在我到目前為止的持續不斷的學習當中,我最用功的就是在德國留學的那幾年。

我大概有3個月的時間是每天只睡覺3到4個小時,其他的時候都在看書,看書的量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呢?

每個星期我大概要閱讀的文字,大概A4紙的800頁到1000頁那么多,這些是需要閱讀的,然后還要通過閱讀完成自己思想的梳理。

這些梳理建立在對內容的理解之上,要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整理出來,輸出自己的思想,這個思想不要求、也不應該是所有的人都一樣的,因為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想法,但是時間要求是一樣的。

在國外讀書,除了更需要付出努力的學業,你還需要去面對的是除了讀書以外的所有事兒,而這些事兒,才真正能夠確認你是否能夠在國外把書讀好。

所以,為什么要孩子出國?

父母的目標,孩子的原因,決定了我們怎么去看待出國這件事,決定了我們要走的路徑、需要的支持和未來的走向到底是什么。

考慮讓孩子出國

你最關注的是什么?

你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拿到申請,還是如何讓孩子在得到了錄取通知書,登陸了國外以后他能夠把書讀好,還是關注當孩子在一個陌生的,不同文化的環境里面他應該如何生活?

你們在考慮什么,在關注什么呢?

在我接觸到的父母當中,在準備讓孩子出國讀書的這條道路上面,90%的人都只是在關注我的孩子怎么樣才能拿到申請,可能有10%的父母在關注的是我的孩子到了國外以后能把書讀好,幾乎沒有人在關注我的孩子應該怎么樣在國外生活。

但是事實卻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習,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在未來的生活。

其實這和我之前提到的一個話題是一樣的,如果對于孩子,你只是在關注他的學習的話,那么你是他的老師,而不是他的爸爸媽媽。

在幫助孩子出國的這條路上,我會把40%的精力在申請上,而在關注申請的同時我也涵蓋了學習的部分,所以我會拿出這其中80%的精力在關注這個孩子的學習,指的是他抵達國外的學校以后他是否能把學習學好。

更大的一個層面上,我關注的是他是否能夠在國外更好的生活,我的關注點一直是在人的身上而不是在事的身上。所以其實我特別希望大家能夠弄清楚這個關系,當你對孩子出國的關注,更多關注的是申請,是學習,那都是對于事件本身的關注。

但是如果我們先關注的是孩子的生活,你會讓孩子感受到,你關注的是他這個人,是他個人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下,你會發現你們兩個人不會是矛盾的,你們是結伴而行的一對伙伴。

我們要做的是從關注一個孩子的生活為出發點,然后在生活當中關注他到國外的學習,然后才是他的申請。

雖然在執行中,申請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目光不能僅僅停留在申請上。坦白說對于中國人而言,要想申請到一所好學校,太多人有千百萬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但是拿到了一個好的學校的申請通知書那意味著什么呢?當你拿到了以后,當你的孩子在飛機場和你說再見,或者你把孩子送到國外,他在自己的宿舍里跟你說:“媽媽,你走吧。”那對于你來說,一切都結束了嗎?

其實那時候,一切才剛剛開始,誰去幫助他完成自己在國外長達7年,4年,3年的生活?

我認為作為父母,我們要關注的是從那以后長達幾年的學習生活問題,而如果我們僅僅關注在申請的層面,我想說我們的目光太狹窄了,我們對孩子是不負責任的。

父母們需要思考清楚,讓孩子出國的原因是什么,同時關注到孩子出國之后的具體生活,當我們能夠放心孩子可以出國,接下來要落地執行時,將會遇到什么困難?要如何面對這些困難呢?

孩子遠渡重洋

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也將面臨更大的生活挑戰

不妨想好了再起航


400-018-0008

評估通道

Evaluation channel

快速評估通道

意向國家
  • 美國
  • 英國
  • 澳大利亞
  • 加拿大
  • 新西蘭
  • 德國
  • 瑞士
  • 法國
  • 荷蘭
  • 意大利
  • 愛爾蘭
  • 日本
  • 韓國
  • 新加坡
  • 中國
  • 俄羅斯
  • 烏克蘭
  • 西班牙
  • 泰國
  • 馬來西亞
×
日韩久久久精品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