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男子向來以“紳士風度”而著稱于世, 標準的英國紳士應該是“西裝革履,頭戴禮帽,手握文明棍,外表體面,談吐不凡,彬彬有禮”,也就是所謂的“英倫范兒”。
從中可以看出,“帽子”是“紳士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說到這個世界上最愛帽子的國家一定非英國莫屬。 在英國,還設有專門的帽子博物館。
其實關于帽子的這一傳統,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沒有多少差別,只是英國善于保存傳統,因此“帽子文化”已變成英國的特殊文化現象。
據小編了解,最能突顯英國紳士范兒的帽子是圓頂硬禮帽——“波樂帽”,它是一種硬胎圓頂尼帽,通常為黑色,是倫敦一個叫JohnBowler的帽商在1950年設計的。
歷史上的英國政要、名流顯貴都要佩戴這種禮帽,可以說是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征。雖然現今波樂帽在英國各大城市都已不多見,但并未消失。
除此之外,英國人在不同場合對帽子的要求也不一樣:
在一般的社交場合,應選擇材質高檔、做工考究、裝飾性強的帽子;
在室內可以選擇無檐帽;
出席戶外宴會的時候宜選擇有帽檐的帽子;
出席隆重的場合,如婚禮,需要佩戴裝飾點綴較多以及材質上乘的帽子;
外出旅游時,可選擇休閑、色彩鮮艷的太陽帽、運動帽、草帽等;
工作場合需佩戴與服裝顏色協調、造型簡潔的貝雷帽或小檐禮帽。
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認為:
長臉型不宜戴高帽,而圓臉型戴頂端微凸的帽子會比較順眼;
個子矮的人宜戴稍凸的帽子,因為會顯高呀!但千萬別戴大帽子,因為給人的感覺像個“蘑菇”!
英國議會曾有過一項規定:議員不得戴著帽子進入議會廳,而在發言時又必須戴上帽子。
因此許多議員索性光著腦袋進入議會廳,發言時則戴上議會廳準備的一頂公共帽子。于是在辯論某個問題時,就可以看到一頂帽子被爭著發言的人傳來傳去,爭奪激烈時,帽子在空中飛舞傳遞。
更為稀奇的是,不管議員的腦袋是大是小,都只能戴那同一頂帽子,因為對于上臺演講的人而言,那頂帽子是他那一刻權威的象征。
在英國,你會發現還有許多社交習俗也與帽子有關:
作為一名男士,如若你去拜訪朋友,進屋后,必須要先摘下帽子;
如果你去參加親朋好友的宴會,當你進入餐廳時不單要脫下帽子,而且還要將帽子掛起來或放在旁側的椅子上,切忌將帽子放在餐桌上;
而且在你遇見女性朋友時,要脫帽施禮;
向陌生女士致歉、陌生女士對你道謝、陌生人對與你同行的女士致歉時,可以舉帽或輕拍帽子示禮。
聽了小編這篇關于英國帽子文化的介紹,是不是對英倫風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如果你對英倫風或英語文化感興趣,別忘了來參加我們Ching姐發起的英倫風活動——英倫朗讀者!
活動規則:挑選自己喜歡的英文詩歌或者書信等,以你認為夠“英倫范兒”的“英倫腔”聲情并茂地朗讀,錄制成音頻。請大家于5月2日中午12:00前將參賽材料發送到指定郵箱381392473@qq.com。
抓緊時間報名吧!Ching從英國帶回的精美禮品在等著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