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在英國,Ching家Didi傾情代言
來自英國的最新鮮資訊和最給力干貨
上期寫了萬圣節, 有小伙伴在后臺給我留言,問我是不是忘記了英國另外一個傳統節日——“煙火節”。其實我并沒有忘,也感謝小伙伴的提醒,這期就來和大家聊聊英國的“煙火之夜”。
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在英國處處可見煙花。充滿詭異氣氛的萬圣節剛過,英國又迎來了另一個重要的節日:11月5日的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
“Bonfire Night”,也叫“蓋伊·??怂怪埂保℅uyFawke Night)或者“煙火之夜”(Fireworks Night),是為了紀念發生在1605年英國的一個叛國事件。
1605年11月5日,一位名叫Guy Fawkes(蓋伊·??怂梗┑奶熘鹘掏剑虿粷M當時英國政府迫害并限制宗教自由而起義。他和他的同伴們——一些極端教徒在國會地窖放置了兩噸火藥,目標鎖定所有國會議員,以及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火藥陰謀”(Gun Powder Plot)。
蓋伊·??怂?br/>他們把36桶黑火藥秘密運入國會大廈隔壁的地下室,企圖于11月5日國王召開會議時引爆火藥,炸毀國會大廈,殺死國王和議會政要們。
不過計劃最終失敗,據說這群亡命之徒中的一人因為擔心國會議員里的天主教上議員也被炸死,向著名的天主教徒蒙特伊格上議員(Lord Monteagle)寫了一封匿名信。自然,消息很快就被國王知道了。11月5日清晨,國王警衛突襲了地下室,發現了儲存的大量火藥,并將Guy Fawkes抓獲。國王為了逼問出其他參與者的名字,還簽署了一項允許嚴刑拷打的命令。最后Guy Fawkes被判以叛國罪,當眾燒死。
為慶祝陰謀敗露,國王詹姆斯一世發布詔令,稱11月5日這天為“The Joyful Day of Deliverance”,即“解救之日”,這項詔令直到1859年才失效。但此后,歷代英國君主仍都借著11月5日提醒英國人不要忘記這段“叛國賊”的歷史。
四百年前的叛國者給了英國人玩煙火的好借口,直到今天,英國及英聯邦國家都會在11月5日這一天,以篝火或煙火來慶祝。民間習俗是把干稻草或舊報紙塞進衣服和褲子里制作成Guy Fawkes的假人,扔到火中焚毀。英國各地還會舉行煙花表演。
如今的煙火節已經沒有任何宗教或者政治意義,只是一場純粹的煙火嘉年華。而且,越來越多的各地煙火節已不局限于11月5日當天,從10月底到11月初,各個城市可以選在任意一天燃放煙火。英國的家庭也會買些小型煙火在家里燃放,或者在自家后院堆積木材,焚燒代表Guy Fawkes的假人像,順便把花園里的枯枝雜葉一并銷毀,因為只有這時候鄰居不會過來抱怨嗆鼻濃煙。
對于很多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也許不是很了解Bonfire Night的由來,不過這一事件曾在很多知名電影和電視劇中出現過,比如《神探夏洛克》第三季的炸地鐵事件,其實就是對400多年前蓋伊·??怂埂昂诨鹚庩幹\”的再現?!禫字仇殺隊》中有個炸議會大廈的事件也是根據Bonfire Night的歷史而改編的。
今年和同事聊起煙花節的時候,還get到了新的知識點:
這個英國常見的詭異面具叫V for Vendetta,是英國80年代的一個插畫家(David Lloyd)創造出來的,他的原型就是Guy Fawkes。這個面具也出現在了電影《V字仇殺隊》中,這里就不展開聊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搜一下。
今年我參加的是家附近Winchester的煙火節,人們會先手持火把,一路從城里走到煙花燃放點,然后篝火升起,最后是大概30分鐘的煙火表演。
10月除了熱鬧的萬圣節和煙火節,還有一個靜悄悄的節日“Harvest Festival”,即“收獲節”。這個節日才是帶有一定宗教色彩的節日,為了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年的豐收。我是在孩子讀書后才知道這個節日的。每年的“收獲節”,學校會在教堂組織一個小型慶祝活動,并號召家長捐獻食物。學校收集好食物后,會和教會合作,捐贈給社區里的貧困家庭。
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對收獲節的理解不僅是慶祝豐收,更要懂得分享,要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們。關于慈善的理念,英國是從小在點滴中培養的,所以英國有4萬多家注冊的慈善機構也就不足為奇了。
“收獲節”對于英國人來說,不僅是為了感恩豐收,更是對未來的期盼和祝愿。通過“捐贈”來幫助更多的人,以此表達希望“豐收”傳播出去的含義。
Ching有話說
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們,想要參加“煙火節”活動的話,可以事先留意當地的宣傳海報,或者登陸local council的網站查詢?!盁熁鸸潯钡拇蟛糠只顒佣际鞘召M的(我參加的活動是3磅一個人),夜行的小火把也需要購買。安全方面,警車和救護車會就地待命,由消防車開道,當然,留學生們自己也要注意安全。
Ching在英國,每周五更新,下期不見不散!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