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讓留學圈的家長們奔走相告的消息,莫過于斯坦福大學宣布擴招了?!拔覀兙芙^了太多優秀的學生?!边@是斯坦福大學校長喬納森·萊文,在宣布擴招計劃時的一句坦誠之語。它道出了頂尖名校錄取制度最令人焦慮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即便你SAT滿分、GPA 4.0,依然可能被拒之門外。不是你不夠好,而是“優秀”早已成為起點,而非勝出的關鍵。
然而這一次,一絲裂縫終于出現了:斯坦福宣布擴招150個新生和轉學名額。這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斯坦福本科招生規模首次迎來實質性增長。今年2月,耶魯大學也官宣本科擴招100人。這在招生配額長期“紋絲不動”的精英大學體系中,幾乎是一件“大事”。
斯坦福、耶魯接連釋放擴招信號,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這是名?!八煽凇钡拈_始嗎?名額增加,是否意味著更多中國學生能搭上精英教育的列車?對于無數望子成龍、心系藤校的家庭而言,這是一個值得關注,也必須深入理解的轉折點——它釋放出的,究竟是一道曙光,還是一種誤解?繼續讀下去,或許你會對“斯坦福擴招”背后的真正意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50年來首次,斯坦福宣布擴招本科生名額
近日,斯坦福大學校長喬納森·萊文在教務委員會會議上正式宣布:從2025年秋季開始,斯坦福將增加約150個本科新生和轉校生名額。這是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斯坦福本科生規模的首次實質性擴展。萊文同時表示學校將成立委員會,調研擴招本科群體的相關事宜。
這次擴招,被萊文稱為“創造更多機會”的關鍵一步。他指出,在過去五十年里,斯坦福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在持續擴張——包括師資隊伍、研究經費、校園面積乃至申請人數——唯獨本科生的招生規模始終保持不變。而現在,是時候打破這個“靜止”的結構了。
不僅如此,擴招還承載著一層更為現實的考量:面對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財政支持的持續削減,斯坦福也不再例外。就在斯坦福宣布擴招的前兩周,特朗普政府凍結了康奈爾大學和西北大學共計近18億美元的資助。而這僅僅是高等教育撥款收緊的冰山一角。引知此前也報道過,哈佛大學面對白宮的打壓,公開反抗,并得到包括普林斯頓、斯坦福在內的多所精英大學的聲援。表面上是“捍衛學術自由”,但背后離不開現實考量——反抗,需要成本,團結固然重要,但有充足的財政支持,才能真正站得住腳。
在這種背景下,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不僅是對“教育機會”這一社會議題的積極回應,也被視作維持斯坦??蒲信c教育質量、緩解財務壓力的必要之舉。畢竟,對于一所世界頂尖學府而言,穩定而多元的生源,是其持續發展的基石。
精英大學,正在悄然“松口”?
斯坦福并不是唯一一家邁出“擴招”步伐的常春藤盟校。就在今年2月,耶魯大學也發布了一個重磅決定:從2025年起,本科每年擴招100人。這是自2017年耶魯擴建兩座新宿舍以來,首次再次擴大招生規模。也就是說,從今年秋季入學的2029屆學生開始,耶魯每一屆新生人數將從1550人上升到1650人,最終將把整個本科生規模提升至6600人。
此外,早在2022年,普林斯頓大學就已經宣布了一項為期四年的本科擴招計劃,計劃總計增加約500名本科生。
在資源高度集中、招生名額異常緊張的精英大學體系中,這種每年“多出一百人”的決定,絕非輕率之舉,而是背后經過長期測算和戰略思考的結果。普林斯頓、耶魯、斯坦福接連擴招,是否意味著更多頂尖名校會效仿?
答案很可能是——Yes。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美國大學正處在一個結構性的轉型節點。一方面,來自聯邦政府的科研和教育經費持續承壓,學校需要尋找新的財務平衡點;另一方面,面對逐年攀升的申請人數與愈發激烈的錄取競爭,很多大學也在思考如何在“不降低教育質量”的前提下,適度擴大招生規模,讓更多優秀學生進入精英教育體系。
而對于以全額自費為主的國際學生群體來說,這無疑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機會,真的在變多。對中國家庭來說,這場看似遙遠的政策博弈,實則直接影響孩子能否進入斯坦福、耶魯這樣的頂尖學府。而這一輪擴招,或許正是改變命運的窗口期。
大學擴招,爬藤真的變容易了嗎?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即便斯坦福、耶魯相繼擴招,其增加的名額仍遠遠無法滿足每年持續增長的申請需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2021年的一份報告指出,1979年,耶魯的新生人數為1346人,到了2015年,也不過增加了14人;而這期間,申請人數卻激增了300%。
再看1990至2015年,錄取學生平均SAT分數最低的25%的美國大學擴招了61%,但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耶魯四所“頂尖中的頂尖”大學,僅增長了7%。換句話說,過去50年,精英大學的擴招速度極為緩慢,而申請者的數量和質量卻在持續上漲。頂尖大學選擇保持相對較小的規模,這既是為了保證教育質量和資源,也是其“精英”定位的一部分。
完全有資格、有能力進入這些頂尖大學的優秀學生數量,遠遠超過了它們實際能提供的名額。事實上,如果招生官們愿意,他們完全可以用手握SAT滿分、GPA 4.0的“完美履歷”申請者,輕松填滿整個新生班級。但他們并沒有這樣做。
斯坦福大學校長萊文在宣布擴招時也坦誠提到:“我們拒絕了許多合格的學生。”頂尖大學的眼中,當“優秀”已經成為申請者群體的普遍標準時,僅僅“優秀”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要的是“獨特”。他們希望看到一個有思想、有熱情、有深度、有故事、與眾不同的個體。這種“獨特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擁有長期堅持并深耕的熱愛與學術興趣,展現領導力、創造力與社會責任感的課外活動實踐,真誠、深刻、能展現個人思考與成長的申請文書,以及貫穿始終的個人特質與潛力。這些,才是真正的差異化所在。
說到底,將進入斯坦福、耶魯這類頂尖大學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擴招上,可能并不現實。誠然,這些擴招舉措為申請者帶來了更多希望,但放在整體的申請環境中,它們所能撬動的空間依舊不大。
真正決定孩子能否脫穎而出的,從來不是“多出來的名額”,而是他們自身是否足夠獨特。這也是引知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幫助每一位學生在學術興趣、成長軌跡、項目經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讓他們在頂尖大學眼中,成為不可替代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