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對外宣布,已取得國家教育部同意,將由下學年起,逐步放寬6所自資院校的內地學生限額,分階段提升至40%。6間院校包括都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珠海學院、東華學院以及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隨著香港八大院校擴招之外,這次六間自資院校也開啟擴招計劃,未來內地學生到香港留學到底有哪些優勢?是學歷的跳板還是高價消費的陷阱?
一、又一批港校面向內地擴招
最近,又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自2025學年起,將逐步放寬六所自資院校對內地學生的招生限額,計劃分階段將這一比例提升至40%。
此前,港校擴招領域一直集中在香港八大院校,受益的更多是高分段學霸。相關鏈接:港校一邊擴招,一邊狂漲學費!而如今,香港本地自資院校也在逐步提升限額,為更多學生提供了升學機會。
雖然這幾所大學是自資院校,但學歷在海內外認可度也不低,并且每一所大學都有其獨特優勢,恒生大學、樹仁大學和都會大學的國際影響力更是在逐年增強,教學實力足夠對標內地重點大學。
那么,這些高校的入學標準如何呢?
從官方消息來看,除了香港都會大學提升了入學門檻,要求報考學生必須達到一本線以上;其他的院??梢越邮芏揪€考生申請。
? 香港恒生大學
①高考成績達到所屬省市報讀第二批本科分數線/本科批次線/對應分數線或以上;
②英語成績須達100分或以上(以150分為滿分計算);
③若未能達到以上英語成績要求,則會考慮國際英語考試的成績,例如雅思5.5/托福525(紙筆)/70(網絡)。
? 香港都會大學
①參加2025年高考,且總分達到所屬省市的一本線以上;
②高考英語成績達100分或以上(滿分為150),如滿分非150,則需達到滿分的三分之二或以上分數(如選報英語研究榮譽學士課程,則英語成績須達到110分或以上);
③個別課程(所有人文社會科學院和教育及語文學院課程)均設有入學面試,申請人須通過有關入學面試。
? 香港樹仁大學
①高考成績達到所屬省市的二批本科分數線(個別省份本科線或以上);
②高考英語成績達到100分或以上成績(未符合此要求的申請者需參加學校的英文筆試,或以雅思 5.5/托福CBT79或以上成績代替。)
? 珠海學院(高考統招)
①參加2025年高考,并且成績達到所屬省、市、自治區的普通本科線;
②英語成績(150分滿分)需達到100分或以上。
? 東華學院
①高考成績達到所屬省市報讀第二批重點高校分數線;
②高考英語成績達到100分或以上。
?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
①高考總分達到所屬省市入讀二本大學的錄取線(即二本線或本科線);
②高考英語單科達到100分或以上(以滿分150分計算)。
港校擴招,對于內地大部分學生來說都增加了一次機會。以往港校是內地學霸的專屬,但隨著擴招,各個層次的大學都面向內地學生擴招,普通學生也有了機會。
二、香港自資院校值得申請嗎?
6所院校包括都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珠海學院、東華學院以及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對于內地學生來說,值得申請嗎?
香港6所自資院校(都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珠海學院、東華學院、高等教育科技學院)的內地招生比例從原來的10%-20%要提到40%。招生人數直接翻倍,并且招生門檻不高,對于分數不是很高的學生,并且想通過港校來作為跳板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撿漏”機會,畢竟以前連門檻都夠不著的港校,現在一個二本層次的學生就能讀。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院校的學歷認可度如何?
畢竟這些學校的學費也不低,如果讀完發現學歷認可度不夠,那就不太劃算。
我們從官方信息查詢來看,可以看到都會大學、樹仁大學、恒生大學等院校的學歷都獲教育部留服認證,享受留學生的待遇。也就是說,畢業后如果回內地發展,可以走留學生落戶政策,以及考公考編也都沒有問題。
當然,對于把港校當升學跳板的學生來說,在這些大學就讀就更劃算了。全英文的教學環境,加上港校的學歷在海外認可度也高。如果以后想讀研,申請歐美大學比內地普通本科還是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已經有了英文讀書環境,適應海外大學的教學模式更容易。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些學校畢業后,同樣享受香港的落戶政策,這也是很多中年人近年都申請這些大學的原因,都是為了拿香港身份。
分析完這些院校的特點,就可以看出適合哪些學生申請了。
? 比較適合的人群:高考二本線波動,英語水平相對較好,想讀比較國際化和更高平臺的大學。并且對數字媒體、人工智能這些新興領域感興趣,以后有計劃在香港、大灣區或者出國發展的同學。
? 不適合報考的學生:對自己以后發展沒有規劃,只想“混個香港文憑”、英文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差、家庭經濟條件過于普通的學生不太適合。
畢竟在香港就需要獨立應對生活和學業壓力,并且上課大部分是英文環境,再加上學費和生活費都比較高,滿足不了這些條件的學生,就不適合報考了。
不過,有優點就有缺點,這些大學擴招必然隱藏著一些缺點,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得了。比如:擴招后學校的硬件設施能否滿足學生?大班上課能否確保教學質量?連續擴招幾年后,這些畢業生在就業時的壓力毫無疑問要增加,到時候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又是一個難題。
從申請趨勢來看,院校招生分層正在加劇。港八大與自資院校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拉大,八大持續吸引內地學霸,后者主打“高性價比+就業導向”。
總之,對于考生來說,擴招無疑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特別是為雙非二本學生提供了更多升學機會。港校雖然學費上漲,但相比其他留學目的地,香港仍然算得上是低成本的留學。追求名校的學生,港前三、前五院校具有足夠優勢;但追求性價比和就業導向的學生,自資院校完全可以作為跳板。
三、港校為什么大規模擴招?
這幾年報考港校的內地學生越來越多,不管是本科還是碩士,人數一直增加。先是八大擴招,現在又是自資院校擴招,并且重點都面向了內地生源。
難道是,港校擴招專門為了培養內地人才?
我們之前就分析過,港校去年收入公布之后可以看出,每個大學都重頭收入都來自于學費部分。畢竟內地學生繳納的學費遠高于香港本土學生,因此港校也在想方設法擴容,比如增加新專業,擴建校園來滿足日益增加的內地生源。
其實,在這個政策的背后,是香港城市發展的需求。當地老齡化加重,并且本土人才外流,急需從內地補充人才來填補空缺。并且,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是金融業,但在今天全球科技產業蓬勃發展,香港要想抓住發展機遇也必須在科技產業有所作為。再加上香港現有的高等院校在全球都有一定影響力,香港也有意向發展教育產業。
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各大學擴招,賺取的學費用來提升學校影響力和排名,對香港和學校自身也是一種優勢。而學生在這個進程中,用較低的分數獲得了接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對學生和學校來說屬于互利共贏。
但既然這種擴招是共贏的局面,那么想低分讀港校的學生必然會增加,競爭也會更加激烈。雖然在持續擴招,但錄取名額多不等于門檻低,尤其是熱門專業,很可能就卷出新高度。
因此,如果你有報考這些院校的想法,最好要提前準備,對于想申請本科的同學來說,盡量把英語基礎打好,在高考中取得一個比較高的成績;對于打算申請碩士的同學,把背景刷好看一些更重要,比如提前考出6.5-7分的雅思成績,多做一做實習和科研、提前對自己的就業做好路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