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校申請的形勢有了變化
港校申請的形勢有了變化今年后半年,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開了好幾個金融相關專業,比如:
港科:MSc in Family Office and Family Business;
港大:Master of Wealth Mangement;
港大:Master of Accounting Analytics;
港大:Master of Sustainable Accounting and Finance。
這幾個專業的申請熱度應該沒有預期中高,主要還是今年港三商科的申請門檻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能拿到offer的同學也早早就拿到了,這些專業的開放時間還是相對晚了一點。
另外,香港的商科確實比較貴,40萬左右的學費讓很多學生會改變想法,比如英國也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就沒有那么高了。經濟因素的影響力不容小覷,面對港校年復一年持續攀升的學費以及留位費,申請者們的態度愈發趨于理性。大家每一筆費用的支出都承載著家庭的期望與自身的付出,因此,對于申請節奏的把控愈發精細。
并且,如果只是為了港三的title,其實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便宜的項目。其次,港科的MSc in Family Office and Family Business項目,似乎門檻比港城、港理純商科還要低一些。
我們必須認識到,新專業雖有熱度,可其真正的 “含金量” 究竟如何,還需要時間去驗證。相較于那些歷經歲月沉淀、口碑卓著的傳統熱門專業,它們想要站穩腳跟、與之平分秋色,恐怕還尚需時日。所以,對于廣大申請者而言,面對這些新專業,絕不能盲目跟風,還是要結合自身的興趣、專長以及未來職業規劃,判斷其是否真正契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今年不僅港前三的一些項目門檻要有些降低,港城、港理今年的門檻大概率也要下降,如果你的背景離港前三商學院的項目差一點,但預算又充足,那么,這幾個新項目是非常適合你的。但如果你能上港前三純商科項目,也可以考慮下英國的商科項目。
港校申請形式的變化,還受到內地考研的影響。
今年考研人數減少了50萬人,而國考人數比去年多了50萬。讀研不是目的,而是成了手段,最終還是要考慮就業,學生也比較理性了。
如果不能顯著提升就業力,那么花費幾十萬投入,很多人就要考慮性價比問題了。
所以,現在的很多學生就很看重QS排名,如果排名足夠高,回來能落戶或者人才引進,比如港前三就有足夠含金量,這類項目就很吸引學生。另外還有一種是單純為了拿身份,比如香港都會大學就很受認可,申請量也很大,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內容??靠內地生瘋狂“吸金”?又獲3億捐贈的香港都會大學是否值得申請?反而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學,比如港四、港五院校反而沒有那么受追捧了,門檻對比去年有所下降是必然的。
2. 港校申請的快與慢
香港中文大學在去年6月份就開啟了商學院的提前批申請通道,這個時間節點,雖然也在“常規范疇” 內,但后續發展卻著實令人咋舌。
按照常理,校方理應在申請截止日期之后,不緊不慢地開啟審理流程,然而現實卻大相徑庭,7 月末便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申請消息。
當大家還在消化提前批的沖擊,滿心以為后續會按部就班時,等到9月份開啟正常批次申請時,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再度打破常規,前腳提前批剛落幕,后腳便無縫銜接,直接拉開了正常批次的大幕。讓申請者們手忙腳亂,完全陷入了被動應對的境地。
香港大學也不甘示弱,開啟了屬于自己的 “快” 模式。眼見著香港中文大學憑借提前批搶占先機,港大果斷祭出 “優先批” 妙招,同樣是在 “優先批” 收官之后,馬不停蹄地切換至正常批次,絲毫不給申請者喘息之機,港校之間搶奪生源全靠速度了。
不僅僅是這兩所頭部院校在 “爭分奪秒”,其他港校也是紛紛加入這場 “快節奏狂歡”。香港城市大學提前整整三個月就敞開了申請大門;香港浸會大學也不甘落后,部分專業在 9 月初就開啟申請流程,整個港校都沉浸在一片 “快到飛起” 的熱烈氛圍之中。
這種 “快”,不僅僅體現在申請開放環節,審核進程與結束周期同樣堪稱 “飛速”。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的會計專業、環境信息,健康與公共管理專業竟然早早地就宣布停止 25Fall 招生。香港大學的商業分析、氣候管制與風險管理專業,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市場營銷專業,基本都已招滿生源,各個專業雖停招的原因不同,并非全然歸因于競爭白熱化,但這般迅猛的招生進度,無疑都在向大家展示著今年港校申請 “快到起飛” 。
在這一片 “快” 的背后,也有很多地方有著 “慢” 的影子。
香港中文大學的會計專業官宣停止招生之后,香港大學卻反其道而行之,開放了三個與之類似的專業。香港教育大學、嶺南大學也放出不少新專業。當下 25Fall 申請已然推進到這個階段,考研學生的熱情也沒有以往高,報考人數呈現下滑態勢并且出現了大量棄考。對于港校而言,當務之急肯定是盡快招生,保持生源穩定。
在如此緊迫的申請大環境之下,這個時候才推出新專業,相較于整體的 “快節奏” 而言,是不是略顯 “滯后”?其實這也是一種招生策略。港校在應對多變招生形勢時的靈活策略,也暴露了規劃上的倉促與無奈。
以上這些趨勢,我們也能看出在港?;馃嵴猩耐瑫r,學校也有著招生的危機。25fall還在進行中,這個時候考研后的學生也開始了申請,如果你還沒有開始,可以聯系我們盡快幫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