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員海外遭遇詐騙失聯“萬分緊急!演員星星赴泰國進組拍戲,于1月3日中午12時許在泰緬邊境失聯?!?/span>
1月5日晚,演員星星的女友嘉嘉,發出了一條求助微博。她表示,自己的男友赴泰國劇組拍戲,但是已經失聯3天。她和星星的弟弟想盡辦法推進案情,但效果甚微。萬般無奈之下,只能借助網絡力量尋求幫助。或許你從來沒聽過“星星”這個名字,但他才是“演員”這個群體中,不被許多人看見的“大多數”。
1月3日,下午4點(曼谷時間3點),星星乘飛機從中國上海浦東直飛到達泰國曼谷素萬納普機場,后乘坐上演員統籌安排的車輛。
想必星星對緬北的兇名有所耳聞,一路上警惕性頗高。
在車上的期間,他與女友持續保持聯絡。中途女友要求他發過幾次位置,從聊天記錄來看,情況暫時一切正常。
然而,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最后的寧靜。
夜里10:40分(曼谷時間:9點40分),星星到達到泰緬邊境湄索縣。車輛行駛一段時間后,星星于夜里11:34分上了另一輛前來交接的車子,從他口中所說,“還有5分鐘,就到開機儀式的地方了”。然而,短短十分鐘后,一直與女友保持微信通訊的星星仿佛遁入了黑夜,再也沒有了音訊。
確定星星失聯后,女友立即聯絡警局和大使館??赐昝襟w報道后,我們不得不提醒在海外留學的學生注意安全,尤其注意防止電信詐騙。
留學生如何防止詐騙?
在數字化時代,電信詐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尤其是留學生群體及其家庭往往容易成為跨國電匯電信詐騙分子的目標。
留學生在國外可能面臨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等問題,對當地法律體系又不夠熟悉,加之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時差和遙遠的地理距離,聯系不如國內暢通方便,更容易成為詐騙的對象。
對于獨自出國求學的學生們來說,他們不僅面臨著與家人之間的時差問題,還因為社會經驗相對較少,缺乏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這種情況下使得他們成為了詐騙分子的目標。
常見的詐騙手段主要有:
? 冒充官方機構
詐騙分子常常冒充使領館、警察局或稅務局等官方機構,聲稱留學生涉及違法活動,要求支付罰款或提供個人信息。
案例:一名留學生接到了一個自稱是中國駐當地大使館的電話,對方稱其護照和銀行卡被用于非法活動,需要配合調查,并要求提供個人信息,否則將會凍結他的賬戶,并且對他申請逮捕。學生擔心影響自己的簽證狀態,于是按照指示操作,向安全賬戶匯款。
? 冒充他人行騙詐騙分子會冒充留學生的親朋好友,或使用電腦技術冒充留學生本人,利用時差等機會聯系學生朋友或家長,聲稱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資金援助。
案例:一位家長接到電話,對方聲稱是其在國外讀書的孩子,遇到了交通事故,急需醫療費用。家長在沒有核實的情況下,向指定賬戶匯款,導致資金損失。
? 虛假獎學金/助學金詐騙分子聲稱向留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要求留學生提供銀行賬戶信息或支付一筆所謂的“提現處理費”。
案例:一名留學生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聲稱他去年撰寫并投稿的論文獲得了某項獎學金,但需要支付一筆“手續費”才能領取。學生在沒有進一步核實的情況下按照郵件中的鏈接輸入銀行賬戶信息支付費用,結果卡上余額被詐騙分子全部取出。
? 換匯詐騙方式詐騙分子通過社交媒體或網絡平臺發布虛假廣告,誘導留學生購買不存在的商品或服務。
案例:一名留學生在本地華人群內看到一條低于當前匯率的優惠換匯信息,與賣家聯系后,賣家要求先付賬人民幣才能打款低價外匯。學生付款后,賣家失聯,賬戶上也沒有收到外匯。
? 虛假綁架詐騙詐騙分子通過虛假的語音和號碼聯系留學生家人、朋友,制造虛擬綁架事件獲取贖金。
案例:一留學生的媽媽接到孩子打來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孩子哭著說自己被綁架了,綁匪要求支付30萬美元,不然就要將其殺害!媽媽當時慌張極了,但當冷靜下來發現,聯系她的電話是孩子4年前就注銷的……原來她遭遇的是“虛擬綁架”詐騙!
除了以上騙局之外,各類詐騙的套路非常多,大家要務必小心。
留學生被詐騙的新聞層出不窮。幾個月前,甚至還傳出了“留學生求職被綁架到緬北,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這樣的新聞,那么作為準備求職的留學生,該如何防范求職詐騙?
對于想要在學校內兼職的同學,騙子會仿造學校人員的名字和他們的郵件,把郵件發送給學生,郵件內宣稱自己可以幫助學生申請校內助教等兼職,但需要繳納一份保證金。因為騙子大多冒充的是教授或學校工作人員的名字,很多學生會對此疏于防范。
需要注意的是,其實教授的公用郵箱和名字在學校的官網上都能查到,騙子很容易通過盜用或注冊一個相似郵箱來進行詐騙。
對于那些即將畢業想要實習的學生,騙子則會提供一個假公司對學生進行一個虛假面試,后續要求學生繳納押金進行實習,或者以各種借口收取諸如:行政費、服裝費等各種費用,在收到轉賬后直接消失。
對于求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詐騙,大家需要注意留意以下幾點:
1. 提防黑中介騙取中介費
2. 提防各種理由索取押金、保證金
3. 警惕低要求,高薪酬的工作崗位4. 不要輕信外地上崗5. 謹防索取高額培訓費6. 謹慎對待來路不明的招聘信息,注意人身財產安全
如何辨別詐騙?
1. 如果你接電話發現是錄音來電時,可能就是詐騙電話,要立馬掛斷;
2. 凡是以總領館、公檢法、國際刑警等名義來電或發送電子郵件,聲稱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要求向“安全賬戶”繳納保證金,或通過微信、支付寶等平臺轉賬的,都是詐騙活動;3. 以快遞、銀行、電信公司等工作人員名義,要求索要或核對個人或他人身份信息、銀行賬戶信息、快遞信息,通知領取快遞包裹或稱銀行賬戶被凍結等,涉及名下電話卡從事非法活動的,都是詐騙活動;
3. 在社交平臺上看到的各類交友、投資等信息都不可輕信;
4. 任何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短信鏈接等,請勿點擊,直接刪除;
5. 通過社交軟件等非正規渠道看到的“優惠換匯”廣告都不可輕信。
總之,雖然詐騙分子的詐騙劇情在不斷翻新,但基本手法是換湯不換藥。只要時刻保持警惕,掌握基本防騙知識,就能有效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