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本放榜后,所有家長都關心一件事情:這些被全球頂尖名校錄取的孩子們,做對了什么?
隨著家長們的挖掘,越來越多爬藤成功案例的公布、牛劍孩子的經驗分享,都漸漸摸索出一套全球頂尖名校最愛錄取的模板公式:標化超高分+全A成績+奧賽獎牌+頂級夏校+論文發表+音體美一技之長。然而,這個公式的出現不僅讓國際升學卷成了另一種“超級競賽”,還越來越不管用了!手持公式簡歷,但在美本申請中沒能成功上岸Top名校的案例屢見不鮮。因此,理想的個性化教育恐怕不能參照“爬藤公式”來,不然最終還是讓孩子卷成了一個更復雜、昂貴的洋高考。那么,到底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個性化教育呢?
所謂“強而不同”,其實是根據美國Top大學招生的底層邏輯得出的結論。
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在招收每一屆學生時都希望每個人有自己的特色。生源多元化就是美國大學招生時的底層邏輯——既需要體育、音樂特長生,也需要學霸、或者是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等等。而到了申請者的角度來講,就要做到4個字:強而不同。細數被美國Top名校招生的學生,他們很多都是在生活中克服了一般人克服不了的困難,經歷了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經歷。這種經歷對天才而言,是國際大獎、又或是學術大刊論文的第一作者。但是對于更多我們普通的孩子們來說,挖掘自己的潛能,把擅長的事做到極致,依然有成為“強而不同”的可能。
而成為不同就是個性化的培養,要發揮出學生自己本身的特色和能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其實這也要求學生能獨當一面,有主見、有自信,能承擔起責任、風險和后果的含義。
小編認為,為孩子選擇國際教育的家長,一定都希望孩子能夠活出自我,養成獨立的意識。但是真要照抄爬藤公式,反而不會達到最初的培養目的,尤其在現在內卷的情形下,恐怕更難達到理想的Top大學錄取了。
希望個性化培養孩子、對美國頂尖名校有申請需要的同學和家長們,也可以隨時咨詢施強國際的留學高端導師,解答規劃申請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