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MIT公布了2021-2022的國際生數據,引發了留學圈的廣泛討論。
作為連續幾年公布招生數據以及學生錄取背景的院校,這份數據對目標申請頂尖院校的學生來說參考價值巨大。
在之前,MIT曾公布過在2022早申中共計收到了14900份申請,錄取719名學生,錄取率僅為4.8%。MIT今年申請數比去年(15,036)少一點點,不過錄取人數是一樣的。
頂尖院校每年的競爭都如此激烈,那么中國學生表現如何,在近十年里MIT就讀的國際生和中國籍學生有什么變化呢?可以看到,MIT中國籍學生從33人漲到62人,在國際生占比為26.12%,已然成為占比最高的群體。
2022國際生錄取前十國家排名
相比較第二名印度26人,第三和第四名加拿大、韓國13人,中國籍在讀學生的數量是遙遙領先的。但即便MIT逐年對中國籍學生相對友善,想順利進入MIT就讀并不容易,頂尖學霸們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看完國際生比例,我們再來橫向對比EA和RA的錄取情況。從去年錄取情況可以看出,MIT在EA階段錄取率會比RA相對高一些,這也提醒了所有目標MIT的學生,一定要抓住早申的優勢。
不過每年,MIT都會有非常多EA輪次的學生被推遲到RA輪次。所以,對于多數學生來說,申請MIT仍然是一樁“一錘子買賣”,大家還是要有戰略的提交申請。
除了量化的錄取標準以外,MIT更傾向于錄取哪些中國學生呢?
首先,有三項“量化指標”是決定學生能否進入頂尖高校的下限,即標化、GPA以及托福成績。
這些成績反映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平,也反映著學生過去的學習能力以及對學習的投入程度。同時,SAT成績的優秀程度與被頂尖大學錄取的概率基本呈正比。也就是說,想要進入頂尖牛校,優秀的標化成績是必不可少的。
MIT精神的核心是協作與合作。對學生們來說MIT學院機會眾多,跨部門實驗合作非常普遍。如果學生們能夠積極爭取機會,展現出自己團結協作和善于利用資源的能力,則更受老師們所喜愛。
MIT是一個活躍且動手能力很強的地方,親自動手并嘗試新事物通常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方式。換句話說,你不應該只是喜歡思考,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比于競爭性考試的微小差異,MIT招生官更在意“你是誰”。SAT成績的分數提升可能要付出巨大精力,但并不會讓招生老師留下更好的印象。所以,每一個學生不必為了進入夢校而涉足數十項領域,某一項突出的個人能力也能夠吸引到招生老師的目光。
所以,在申請頂尖院校的過程中,除了自身成績優異以外,更要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素質,以培養獨特的個人魅力。目前中國學生可以參加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素質的就有世界名校夏校項目,名校夏校是暑期提前體驗名校不同專業課程,盡早規劃個人發展方向的重要途徑之一。
若想了解更多施強留學DSC英美高端項目及世界名校夏校項目的最新資訊,可以撥打400-018-0008進行咨詢,我們會有資深的留學顧問為你詳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