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聊一些博不來眼球的實話。
上周日醒來,收到N個老鐵的關心問候,問題極為統一:
“英國新冠變異了,提高了70%的傳播力,英國是不是很亂了?”
我:???
從親朋好友和粉絲的口中,我才得知:英國病毒變異導致倫敦封城,數十萬人連夜出逃......我還被安利看了幾個廣為流傳的抖X視頻,視頻里是倫敦街頭的抗議人群與所謂正在出逃的倫敦人。
請各位親朋好友老鐵們放一萬個心,我們在英國很好。雖然英國處在四級(Tier 4)封鎖,但我們生活很平靜,英國人民情緒穩定,超市物資充足,街頭節日氣氛濃郁,公立醫院正在有序進行疫苗接種。
當然我相信抖X視頻每個鏡頭都是真實的,但絕對不是最近拍攝的。理由很簡單,宣布倫敦四級封鎖時已經是下午4點, 就算立馬上街抗議, 天色也應該黑了。
上周末的高速車流的確比往日大了一些,因為全英已經進入了“春運”模式?;丶疫^節的,周末回家團聚的,加上四級封鎖讓許多人不得不提前踏上回家的旅程,這就是車流量增大的主要原因。而且每年圣誕前夕都是這副情景,卻硬說成“連夜出逃”,實在是有博人眼球之嫌。
視頻里火車站內擠滿行色匆匆的年輕人,這些打工人在倫敦拼搏了一年,趁著圣誕長假回老家與家人喝個紅酒嘮個嗑,本是趟件稀松平常的溫馨之旅,卻被一些帶節奏“唯恐天下不亂”者形容為“喪尸”,我看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呀。
親朋好友最擔心我家斷糧,因為他們從國內看見的英國超市貨架都被搬空了。
我:???
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里,每次去超市采購,貨架也沒有空過, 斷糧是萬萬沒有的事?,F在英國基本每個城市都有中國食品網店, 原來只能去倫敦實體店購買的中國食品,現在在倫敦以外的地區也能享受送貨上門,住在英村的我,反而因為疫情得到了一些便利。
按照往年傳統,24號當天超市很早就關門了,許多
超市在 25和26也不開門。大家都在家里大吃大喝,提前囤貨是必然的。咱們在國內過春節時,不也是提前準備好許多物資,要去市場和超市進行大采購,并非因為物資短缺呀。
拍了幾張我常去超市的照片,給大家康康吧。
再和大家聊一聊在英國過圣誕節的必備物品吧。
火雞(Turkey)的原產地并不是國家土耳其(Turkey),而是墨西哥。1526年時William Strickland首次帶回英國。據說,亨利八世是第一位吃火雞的國王,但卻是愛德華七世開創了圣誕節吃火雞的時尚:王室餐桌上烤孔雀換成了烤火雞。不過,到1930年火雞還是奢侈品:一只的價格要將近一周的工資,現在只要干1.5小時就可以啦。不管你信不信基督、有沒有心情、愛吃不愛吃,必、須、有!估算數字:每年圣誕節英國要吃掉1000萬只火雞。
百果餡餅(Mince Pie)是圣誕節期間不可或缺的小點心。第一次看到名字,我想mince不是肉糜的意思嗎?以為是英國版的鮮肉月餅。結果一口咬下去,甜到膩。據說最初里面包的是肉餡、水果和各種香料(更黑暗料理有沒有?),創作靈感來自十字軍東征時體驗的中東美食。通常百果餡餅里要裝13種食材,代表著耶穌基督和門徒,形狀是橢圓形,象征著耶穌誕生的馬槽。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肉餡不見了,百果餡餅的餡成了各種果干。英國老人告訴我一個流傳,如果從圣誕日開始、12天內每天都吃一個百果餡餅的話,那么今后12個月你的生活會充滿幸福(肥)。
圣誕布?。–hristmas Pudding) 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圣誕食物之一,英國人過圣誕必定要吃上一個。圣誕布丁個頭很大,而且份量也很重,通常會在圣誕當日的前4-5個星期就開始制作。全家成員都要參與進來,一邊順時針地攪拌面團,一邊祈禱并許下自己的愿望。自家制圣誕布丁時,還會埋入一枚硬幣(或者其它有寓意的小東西),誰吃到就會被保佑來年的好運和財氣。這個習俗,與咱們東北在春節時全家一起包餃子時,會塞硬幣或紅棗的做法一模一樣,象征著吉祥與團圓。圣誕布丁不僅本身硬實,味道也很足。除了必不可少的核桃和杏仁也必不可少,干果餡還要浸過酒,聞起來酒香四溢。至于吃法,也極為講究。把圣誕布丁送進烤箱加熱,取出后澆上白蘭地黃油汁。伴著融化的黃油,將布丁送入口中,唇齒間留下的都是甜蜜和酒香,回味悠遠。另外,把圣誕布丁從包裝中取出裝盤時,記得點綴上結了紅色漿果的冬青葉(Holly)哦。
熱紅酒(Mulled Wine)是歐洲一種非常傳統的熱飲,最先從德國流傳起來,在圣誕前后為人們所飲用。這種酒不光在圣誕集市有出售,很多歐洲人也會在家里制作。果香、酒香和各種香料交融,愈品愈濃,幾乎不喝酒的我,也會喝上一杯。英國超市里可以買現成的熱紅酒香料包,丟進鍋內與紅酒一起煮開即可。國內的小伙伴感興趣也能自己制作:在鍋內放入切片水果(比如:橙子、蘋果、梨、檸檬),加入八角、桂皮、香葉、丁香、橙皮,再倒入紅酒煮開。這些原料我們中國人家里一般都有,嗯嗯,想必大家都發現了,這不就是做鹵肉和紅燒肉的材料嗎。
擺放圣誕樹的做法在北歐早已有之,但是一直到1830年代才傳入英國。1841年,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王子在溫莎城堡家里擺了一棵圣誕樹,報紙上登出了女王一家圍坐樹下其樂融融的照片,從此以后,圣誕樹就越來越流行,成了常青的時尚。傳統上來講,圣誕樹是一定要用真樹的,每年一進入12月份,就能在各地看到“Christmas Tree for Sale”的字眼。除了超市里賣的塑料樹,一般的圣誕樹采用的都是松樹,家人會一起圍坐成一圈對圣誕樹進行裝飾,所以圣誕節真的是一個促進家庭和諧的好日子呀!
傳說,一位貧窮的老人擔心付不起嫁妝,沒有人會娶自己的3個女兒為妻。圣徒尼古拉斯得知了他的煩惱,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在圣誕夜,老人的3個女兒把長筒襪掛在壁爐邊烤干的時候,尼古拉斯通過煙囪往襪子里面扔滿了金幣。如此美事,別人當然要仿效了。圣誕老人的原型就是圣徒尼古拉斯。后來被荷蘭人稱作Sinterklaas,也就是英語世界的Santa Cla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