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教育組織Renaissance Learning發布2020年“What Kids Are Reading”報告,調研了美國50個州,25000所學校,760萬學生的閱讀狀況。其中所總結的一些閱讀規律和閱讀特點,也為中國家長制定孩子的英語閱讀規劃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01 為什么一定要閱讀?
每讀1000個單詞,就能掌握一個新詞
閱讀是擴充單詞量的最佳方式。學生大約每讀1000個單詞,就能學會一個新單詞。
閱讀報告顯示,每天閱讀時間多于30分鐘的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是每天閱讀少于15分鐘學生的7倍。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掌握成千上萬的單詞。尤其是新詞匯的學習,在提升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閱讀量是閱讀能力發展的核心
獨立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和其他領域的成績。
研究表明,學生每天至少閱讀15分鐘,才能獲得平均水平的閱讀能力;每天閱讀30分鐘以上的學生理解能力明顯高于平均水平。當學生們閱讀時,他們不僅僅是在重復頁面上的單詞。而是一邊閱讀一邊解碼文本信息,利用上下文和其他線索來理解文本含義,獲得文本包含的背景知識,學會新單詞。
好的文字理解意味著好的批判思維
研究數據顯示,在一個比較高的閱讀水平下,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會得到優化。具體表現在,文字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往往也具有較好的推理理解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
02 如何閱讀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挑戰非虛構類閱讀
所謂非虛構閱讀,包括新聞、史料、研究報告等的說明類文本;雜志、演講、論文等的議論類文本;地圖、菜單、使用手冊等步驟類文本;以及人物傳記等文學類非虛構閱讀。
在K-12階段,學生每閱讀4本書,就有一本是非虛構閱讀。非虛構閱讀與學生獲取、理解和利用信息能力的發展息息相關。國家評估機構以此給出了不同年齡段的推薦閱讀時間占比。
但非虛構閱讀的難度明顯大于虛構類閱讀,所花費的閱讀時間也更長。如果僅憑興趣選擇,很多學生可能并不愿意選擇非虛構閱讀。因此需要鼓勵孩子多閱讀有一定理解難度的文本和書籍,獲得更好的閱讀效果。
選擇不同主題的閱讀內容
閱讀主題對于理解力提升至關重要。通過廣泛地閱讀不同主題的內容,可以有效擴大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世界的探索欲達到頂峰,其所閱讀的主題范圍最為廣泛。隨著年齡增長,興趣逐漸成為閱讀主題選擇的主導因素。數據表明,在一個主題內進行持續性閱讀的學生在這個領域的理解能力上明顯高于其他學生。興趣本身就是提高學生理解力的巨大驅動力。
設定清晰的閱讀目標
設定目標是最大化學生閱讀動力的有效方式。報告顯示,有明確閱讀目標的孩子,會在閱讀上投入更多時間,閱讀更多書籍;同時往往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取得更高的閱讀成績。當美國老師為學生設定目標時,88%孩子們都達到了個人目標。
03 如何選擇閱讀材料?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需要遵循兩個原則:
尊重孩子興趣
發揮引導作用
孩子應該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中發揮主動性。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他們對所讀內容的發言權變得越來越重要。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可以很好地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培養對閱讀持久的熱愛。
但另一方面,完全放任孩子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也是不可取的。一是孩子對閱讀材料本身的質量缺少辨別能力,低質量閱讀可能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二是孩子對自身閱讀水平缺乏判斷力,過難和過簡單的閱讀材料都容易挫傷孩子的閱讀積極性;三是孩子可能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閱讀需要一定理解力的素材。因此需要家長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