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生,在最艱難的備考條件中,考出了最膨脹的分數。
7月23日,高考放榜。隨著各地分數陸續公布,我們發現了一組驚人的數據:
2020年高考準700分達1878人;600分以上者,理工類285546人,文史類40726人,新高考類107678人,合計達433950人。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高分段人數有了指數級的增長,分數膨脹堪稱史上之最。以北京為例,2020年北京高考700分以上達到了80人,而2019年僅有24人。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刪
這也導致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綜合今年分數與往年錄取數據看,河南、河北、云南、天津、浙江等省份很有可能出現理科裸分700,卻上不了清北的情況;黑龍江、陜西、重慶、安徽、四川、江蘇等省份,清北錄取線也將接近700分。
在傳統觀念中,600分以上的已經可以稱之為學霸。而對于如今大多數理科考生來說600分報考211的選擇都已經非常少。
01
高分段人數激增,學霸“含金量”貶值,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題簡單了。這種“簡單”,并不是高考的“大小年”情況,而是從國家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呈現出的“減負效應”。
此前,教育部曾強調,“新課標”明確提出堅持減負,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大部分學科精選了內容,有些學科直接刪去了過難的內容,或者降低了一些知識點的學習要求,從“認識”和“理解”調整為“了解”。
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施行賦分制,也是高分段人數激增的一個原因。
賦分制,就是根據考生實際成績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排名,折算成對應賦分分值的給分方式。
以天津為例。根據賦分規則,選考排名前2%的考生,折算后對應的分值為100分;排名2%-5%的考生,折算成97分,以此類推。舉個極端的例子,高考交白卷,也有40分。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刪
這意味著,天津5.6萬名考生,理、化、生、政、史、地每一科均有約1120名考生拿滿分。尤其是對于文科專業而言,80多分的卷面成績在賦分制中很有可能就能拿到滿分,這樣一來總分自然水漲船高。
02
減負、賦分代表了新課標和高考改革的趨勢。通過減負將學生從題海中和應試中解救出來,素質教育的推行才有可能。但隨著新高考的穩步推進和賦分制的全面推廣,高分段乃至超高分段必然更加擁擠,高考分數對學生真實水平的區分度將會降低。對于學校來說,如何才能從中選拔出真正優秀的學生呢?
對于清北等名校,高考分數早已不是唯一的錄取標準。以2019年為例,清北兩校通過保送、自主招生、高校專項計劃、綜合評價、浙江三位一體、高水平運動隊、高水平藝術團等自主選拔方式進入清北的人數達6209人。按照清北歷年招生約6600人計算,2019年拿到清北降分的人數占比超94%,僅憑高考裸分錄取者不足6%。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刪
雖然今年清北錄取結果還未公布,但根據此前公布的清北2020年強基計劃分省招錄名額,預計今年通過強基計劃進入清北的就有將近1300人(不包括破格錄?。?。
圖片來源自網絡,侵刪
不同于高考的“一考定終身”,強基計劃等錄取方式意味著高校正在探索一種全新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招生形式。
03
多元錄取意味著高考的區分度已經不足以篩選真正頂尖的學生,對于想要競逐名校的考生來說,決定錄取命運的是高考之外的校考、競賽和研究背景。這也對學生提出了幾點新的要求。
把更多時間從課綱內轉移到課綱外。在新課綱提出以前,將時間精力投入課綱外是少數尖子生的特權。但隨著減負政策推廣和高考難度的降低,學生將有更多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活動。學生在課外取得的成績也會成為高校錄取學生的重要參考。
刷題時間兩極分化。對于走純高考路線的學生來說,高考分差減小、題目難度降低,意味著每一分的價值都提高,刷題的收益比上升,因此他們的刷題時間會直線上升。但對于通過其他方式錄取的學生來說,用更少的時間達到錄取分數線,減少刷題,他們就能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的研究和競賽活動中。
盡早確定興趣方向。從綜合評價到強基計劃,高校對于專項人才、個性化人才的需求和偏向非常明顯。高考后再定志愿的傳統模式,顯然無法適應多元錄取的要求。越早確定興趣方向,越早參與相關學科的學習和研究,學生才越有可能通過特殊才能優勢進入名校。
可以預見,今后的高考,高分考生越來越多,將會成為一種常態;高分≠清北等名校,亦成為一種常態。
而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