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一篇小稿的時候,原本應該睡了。晚上刷牙的時候看見了一篇關于樂隊的夏天和五條人的文章,于是匆匆地漱完口,我抓起紙筆,跳上了床,時間23:22分。異國他鄉的,想要聽五條人的音樂,并不能戳著微信里的鏈接而打開。因為地域問題,我用了油管,一邊聽一邊寫。
自幼學習樂器和音樂,讓我對于各種形式的音樂都來之不拒。杰倫的演唱會,會甩銀光棒甩到手殘;高雅的交響樂,也能理解莫扎特的情節,除了一次在波士頓的下午,時差和輕緩曼妙的音樂,真的差點讓我和前座的奶奶一起發出鼾聲;最愛的就是搖滾樂了,不管是崔健還是U2,也不管是否在演唱會現場,搖滾樂在我看來,是最享受,也最能引起心底的吶喊的了。搖滾樂隊,用一直掙扎著生存,努力嘗試著回到主流音樂舞臺上來形容,非常貼切了。他們的特立獨行決定了他們不會因為討好市場,而輕易改變,因此也不會像偶像派歌手、偶像派鋼琴家那樣商業化。以至于在我看來,他們是真正從骨子里喜歡音樂的人。
皇后樂隊(QUEEN)的布蘭恩梅(Brian May)相信大家因為電影有所耳聞。事實上,梅不僅是低音吉他手,很多皇后樂隊的歌也是由他寫的,包括 《 we will rock you》等,也有很多歌是他主唱的。他的IB選擇了純粹數學、應用數學、附加數學和物理,成功入讀帝國理工,并取得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證實黃道云的運行方向和行星繞行太陽的方向相同。08-13年,他擔任了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的名譽校長。雖然他相對比較特殊,但是他也是堅持做自己,做搖滾樂其中的一人。
五條人雖然自嘲是塑料音樂,但是他們的音樂中那種地域風格和人文色彩,讓他們具備了搖滾音樂的獨立思考能力。比賽現場的臨時改歌,更是讓人感受了自由不羈的搖滾精神。他們雖然被淘汰了,但是相信有更多人愿意了解他們的音樂。
希望每一支搖滾樂隊都可以堅持自我的走下去。
這大半年,相信很多留學生都經歷了各種考驗。年輕的時候多磨練有時并不是一個壞事情,畢竟成長的是自己!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里,也許我們不能像往年一樣出國游學、實習,所以我們特地把劍橋的課程,引進國內,讓大家還是可以不斷提升自己。
希望每一個年輕有想法的你,都可以堅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