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這個“新技能”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英國近期疫情情況。
關于英國疫情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英國要解封必須滿足五項測試:①新冠患者日死亡率穩定持續下降;②感染率下降至可控范圍內;③全英NHS有能力提供重癥監護治療;④新冠測試裝備及個人防護裝備完全充足;⑤有信心對目前政策的任何改變都不會導致疫情的二次爆發。
5月初政府評估時只滿足了2條,所以解封程度很小。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首相Boris表示目前5項測試條件都已滿足,將從6月1號開始開始加大解封力度。
這意味著,從6月1日開始,學校將會逐步恢復教學。幼兒園、小學預備班、小學1年級和6年級將會率先自6月1日起恢復,課堂必須采取小班制,也就是一個班級不能超過15人。緊接著,6月15日起,中學10年級和12年級的學生也會按計劃分批回學校上課。
此外,6月1日開始,戶外市集和汽車展示中心/車商允許恢復營業。6月15日之后,只要在政府“解封5大準則”仍舊滿足的前提下,“非必要”商店也可以開始恢復營業。
同時自6月1日起,戶外會面將被允許,但人數最多為6人。會面場所可以是自家花園或其他私人戶外空間。不過Boris也說,政府擴大開放政策主要是為了讓人們可以見到自己親近的人,原則上他還是不希望大家出門和他人接觸,盡可能地減少病毒的傳播。
自6月8日起,英國將對入境人員實施強制隔離。政府要求所有抵達英國的人(豁免對象除外)在入境前必須填寫一張“聯絡單”——即入境英國后的相關聯絡信息,包括當事人將在哪里進行14天的“自主隔離”等。
當事人如果無法提供自己選擇的“隔離地點”,那么將由英國政府來安排。在入境的時候,海關人員會檢查當事人是否已經事先填寫好“聯絡單”,如果尚未填寫,海關會當場要求當事人填寫,如果當事人拒絕填寫,海關有權對當事人開罰100鎊的罰款并拒絕其入境。
好了,說完了英國的疫情,下面就該進入正題,來聊聊近期英國人解鎖的新技能了,那就是——
種菜!
關于種菜的碎碎念
疫情之下,商鋪、餐廳關門,吃飯該怎么辦?英國人選擇在此時解鎖了新技能,紛紛開始種菜!
據《每日郵報》報道,在新冠病毒封鎖期間,數千英國人“挖”出勝利,開始了自己的種菜生涯。
我也不例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碧諟Y明筆下的田園生活意境悠長,而在有關華人的各種傳說里,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種菜是華人的種族天賦,無論在哪里,華人都能想辦法種上幾顆蔬菜。這期,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疫情期間我的種菜經歷。
第一回合:除草
我家花園的一個角落,原來的房主用來花朵育苗,后來年齡大了不折騰了,這塊地就荒廢了下來。我搬進來之后,曾經努力鋤過幾次草,但野草的生命力實在太強大了,一直都沒有成功。這次疫情封城,待在家里的時間突然變得異常充沛,于是我隔幾天就去翻土除草,終于大功告成!不拔草不會認識到野花野草的根系有多么發達!
第二回合:撒籽
我曾天真的以為,種菜只要把種子撒下去,定時澆水就能發芽出苗。但事實告訴我:天冷種子會凍死,下雨種子會淹死,泥土不通氣種子會悶死……而且就算發芽了,也可能會因為英國晚上氣溫驟降而被凍死;好不容易出苗了,也可能會被小鳥吃掉;雞毛菜苗好不容易長大了,僅僅一天沒澆水,又干死了……沒錯,以上事件我全部經歷過,我的種子死了一波又一波。
第三回合:育苗
當我加入了一個種菜群后,我終于知道,想要種子不被凍死、淹死、悶死,需要搭建暖棚來育苗。搭暖棚可是個大工程,不適合處于摸索階段的我,于是我把育苗場地從室外搬進了室內。我買了專門的育苗土和種植盆,開始了新一輪的種菜。
終于,一切慢慢開始好起來了!誰能想到,我竟然吃上了我自己種的蔬菜!雖然是最容易種的豆苗。育苗真的是個耐心活,太考驗技術了。
第四回合:除蟲
好不容易養大了雞毛菜,種進土里沒多久就變成了蝸牛鼻涕蟲的食物。今年英國雨水不多,所以各種小蟲特別多。斗不過蝸牛鼻涕蟲,我只能把雞毛菜、薺菜和豆苗都種在種植盆里,并適當疊高。雖然量會少很多,但便于管理,也不會再成為蟲子們的盤中餐了。
可惡的鼻涕蟲
第五回合:移植
今年最終育苗成功的有:土豆,洋蔥,番茄,黃瓜,毛豆,玉米和草莓。
草莓我種在了盆里,等到結果的時候需要拉網來防止鳥兒們偷食;土豆、洋蔥、番茄、黃瓜被我裝進了growing bag(培育袋),目前長勢不錯。這周末我打算移植玉米,不是英國的甜玉米,而是江南的糯玉米,朋友給的種子,非常期待!
種在growing bag里的土豆
已經結果的草莓
有了這次種植經歷后,我發現對于一個小家庭來說,其實種菜比買菜成本更高:土壤不便宜;肥料不便宜;一堆配套的工具更不便宜;如果要搭建暖棚,還會有一筆大投入。一塊20平左右能夠做到一家自給自足的地,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當然,如果今年我家的試驗田能夠成功,明年我打算擴大再生產,去租一塊菜地。
菜地,在英國叫Allotment,是政府為了滿足人們的種植愿望特意在各個地區規劃留出來的空地,一片菜地一般有30到50個Plot(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土地),提供水和主道上的草坪修剪。
如何申請這些菜地?
租菜地需提前找Locial council申請(有區域限制,必須是居住在當地的居民才可以申請當地的菜地),一般會等上半年或者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地區而定,人多地少的地方會等上很久,比如倫敦一般要等上10年以上)。申請的時候需要到當地council網站去下載一個表格,填寫好后按照上面的地址寄到當地council,接下來就是等待通知了。
租成功的菜地根據不同的Council會有些許不同的規定,但大致都規定為三分之二的面積必須耕種,如有荒廢則會被收回租給下一個用戶。
幸運的話,從申請到拿到鑰匙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搞定,可能中途正好有人讓位就讓你排上了隊。租金也是不同地區價格不同,一般是一年20-120鎊不等,價格非常美好,因為是政府的地,所以不能隨意變動價格。
題外話,在英國每塊地都有自己的使用屬性,很難更改,想要在農業用地/green belt上造房子,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也是為什么英國很多新房建在了市郊,而鎮上還有很多空地的原因。
我家附近的菜地之前我去問過,基本不用排隊。可是菜地是個大工程(至少對我而言),有不小的概率會被分到一塊荒地,到時候荒地的開墾絕對是件重體力活。此外,因為菜地不在家里,所以可能需要建一個放勞動工具用的小房子;如果想要冬天也利用上,就需要搭建一個溫室;講究一些的話,再來一個compost heap(出于環??紤],拔除的雜草和收獲后廢棄的植株放在一個特質的桶里面自然爛掉后來年當加肥的土回歸菜地);我看到有人還會添置幾個water tub(盡管免費提供用水,可很多人還是有自己帶塑料桶收集雨水澆地的習慣);還有人會在自己的地盤四周都裝上柵欄,種上植物等等,總之種地是一項需要系統規劃的項目。
總之,對于英國人來說,產量和經濟效益并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了,更多的是享受種地的過程。而對于華人來說,種地除了能享受過程的愉悅外,還能滿足自己的味蕾需求,豐收的時候大家還可以分享交換(Allotment出產的菜是不允許出售的),促進鄰里關系融洽。
Ching有話說
在英國的留學生們,疫情期間的伙食問題可以選擇前往最近的超市或者網上購物。近期由于政府解封力度不斷加大,網購配運已不像之前最開始時那樣緊張了,完全可以滿足日常購物的需要。此外,如果想要體驗種菜,可以考慮買個種植盆在陽臺種一些豆苗。豆苗可以算最好養的蔬菜了,不管是土培還是水培。
隨著近期英國有關疫情的利好消息不斷傳來,相信用不了多久整個疫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社會各方面都能走上正軌,加油!
Ching在英國,每周五更新,下期不見不散!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聯系!
了解更多留學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