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離今年美國大學的錄取放榜高峰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不少同學已經提前拿到了自己心儀夢校的offer,特別是美研階段的學生。
在顧問老師的系統規劃下,相信大多數同學手上的offer都不止一份,因此接下來就會面臨一個對未來影響深遠的選擇:
確定最終入讀學校!
面對自己斬獲的這些offer,每一所學校好像都無法割舍。在喜悅的同時,又有了“甜蜜的負擔”:到底如何權衡選出最好的那個TA呢?
別急,小編化身“offer紅娘”,今天就來給你詳細分析一下,到底該從哪些方面來考量。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把考量要素分為兩大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陀^因素,就是那些不會因你的主觀因素而改變的評判標準。
在分析具體的客觀因素之前,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完成當前階段的學業后,你是想要繼續攻讀更高階段的學位還是直接就業?
2.你是想要在國外就業還是回國就業?
如果明確了這兩點,那么對于下面的評判標準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排名
這是最常見的評判要素,因此我們放在第一點講。學校排名可以分為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
如果你想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建議選專業排名更高的學校。因為大多數美國名校研究生、博士生招生階段,教授會或多或少地參與到招生工作中,對學生本身的學術水平以及畢業院校該專業的研究水平也就會更加看重。
如果你畢業后準備回國工作,那還是建議選擇綜排更高的學校,目前來說,國內大部分用人單位對國外學校綜排的認識是要高于專排的。
但如果你畢業后準備在美國當地就業,又已經明確了求職領域,那可以考慮相關專業排名更靠前的學校。因為業內人士會更加看重專業排名,這也就是為什么微軟喜歡加州理工的學生更勝于哈佛學生的原因。
專業
不同的學校,在相同專業上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會有所不同。比如說同是旅游酒店管理專業,A學校更偏向于商科管理科學方向,B學校則更偏向于旅游酒店規劃方向。又比如同是教育學專業,A學校更偏向于教育實踐,B學校更偏向于教育理論研究。學生可以從哪個培養方向和自己的職業期望更相近來選擇。
此外,也要考慮專業設置和自身的職業規劃匹配度。比如說平面設計專業,你同時收到了來自加州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馬里蘭藝術學院等頂級藝術院校的的offer,如果你的職業發展規劃更偏向市場,那就選擇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非常注重商業化,它的平面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上會有更多與市場宣傳、商業效果聯系的內容,比較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
城市
選擇一所大學后,你就會在大學所在的城市生活四年。所以,城市也是選校的重要參考因素。
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大都市的繁華,有的學生喜歡依山傍水的小鎮。因此,在確定好專業之后,你需要做的是按照個人喜好及生活預算,再對比一下各個學校所在的城市了。
美國很多州都有自己的強勢產業,學校在選校時,可以盡量向自己專業所屬領域比較強勢的城市靠攏,因為這會跟自己今后的實習掛鉤。比如,如果你是學會計的,就比較建議去加州、德州、紐約等地;如果你是學Civil Engineering 的,就比較建議去一些基礎建設比較發達的城市,比如芝加哥、休斯頓。
另外,如果你已經明確了自己未來想就業的城市,那么就去城市里的大學就讀。比如想在舊金山,就選加州伯克利、斯坦福大學;想在洛杉磯工作,就選UCLA。
性價比
美國留學的學費、生活費并不低,因此和費用相關的問題,也在我們的考慮范圍內。
性價比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 return(留學可以帶來的回報),另一個就是 expense(費用開支)。學費方面,一般公立大學學費在3-4萬美金/年,私立大學則要5-6萬美金/年;生活費大城市高,小城市相對較低。
美國頂尖私立名校,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話,學費還是非常高昂的。當然考慮到回報率的問題,貴也是值得的。
就業
施強國際高端導師在訪問美國Google波士頓的時候,問過Google波士頓副總裁一個問題:要如何才能成功入職谷歌呢?
Google波士頓副總裁說,Google波士頓所在波士頓地區附近的生源非常豐富。每年求職季,從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學院等知名院校畢業的學生占了招聘的大部分名額。
一些美國頂尖企業,它對于本州、本城市的學校會比較了解,而它本身可能也已經吸納了很多來自這個學校的校友,因此對于這些學校的學生會更加青睞。因此,如果你對未來想要就職的公司比較明確,那么盡量選擇該公司附近的學校。
此外,對于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要考慮目標公司的“Target School”。Target School,即為各大金融公司所偏愛的目標學校。每到秋招時,各大金融公司在都會先到這些Target Schools舉行招聘會進行招聘,也就是我們俗稱的 “On-campus Recruiting”。為什么說“偏愛”呢?因為這些target school的學生,在招聘時往往擁有各大公司為了搶招精英而專門開放的獨家崗位名額和機會。
Target Schoo的學生們,往往擁有獨立網申通道和更多的面試機會,這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崗位機會。
說完了客觀因素,再來聊聊主觀因素,主觀因素說白了講就是自己的喜好。
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不論學生最終決定去哪所學校,最終在那所大學里有什么樣的收獲、成就,更多的還是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努力。
大學能為你提供的是教育所需要的資源,比如課程、基礎設施、課外活動、人脈圈等等,這些只是你學習的“工具”,內心的選擇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在選擇offer的時候,可以列個表,把幾個客觀因素都列在里面,對每個offer進行打分,分數越高代表這個offer相對于這個因素來說越好。之后,可以根據自己對各個因素的重視程度給每個因素賦予不同的加權,然后進行求和,大概就可以算出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哪個offer最適合自己。
總的來說,還是建議大家從客觀出發,考慮完客觀再考慮主觀,這樣做出的選擇才會更加理性、科學。
了解更多留學資訊,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