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頂尖名校
上一期,HET和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大學的大咖教授們暢談了很多不同的話題,教授們也對名校申請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給大家帶來更多名校申請的信息,本期HET再訪哈佛。這次我們邀請到一位超級大咖、哈佛大學經濟系終身榮譽教授、哈佛大學PhD招生委員會主任、美國前國務卿Professor Cooper,來為我們解開哈佛的招生偏好。
Professor Cooper
哈佛大學經濟學終身榮譽教授,美國前國務卿,曾服務過6位美國總統,是中美建交的談判者、落實者。美國三邊委員會,外交關系委員會,及美國阿斯平研究所和布魯金斯學會經濟活動委員會成員。
Professor Cooper還是一位中國通,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轉型經濟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宏觀經濟政策等。
本科招生
Professor Cooper向我們揭示了每年本科招生的哈佛數字:
每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人數達到4萬人,哈佛會在這些學生中選擇2000位發送Offer,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進入哈佛的只有約1600人,錄取率僅在4%左右。而在本科階段,哈佛國際學生錄取率約在17%,也就是說哈佛每年大約會錄取272名國際學生。而其中中國學生更是少之又少。
面對哈佛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國學生怎樣才能突出重圍?什么樣的學生才是符合“哈佛錄取要求”的學生呢?Professor Cooper向我們解釋了本科招生的8大要素:
SAT、GPA、TOEFL、文書
推薦信、特殊經歷、特殊才能、面試
前三項要素是名校申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但在哈佛這一點可能不會被特別強調。因為大多數的哈佛學生都取得了SAT滿分,Professor Cooper告訴HET。在頂尖名校申請中,標化成績已經不是加分項,而是最低準入門檻。
此外,申請文書也是很多頂尖名校招生重點關注的因素。然而近年來哈佛招生官們發現,很多申請文書其實并非出自申請者本人,因此哈佛也在重新考慮文書在學生評價中的重要性。
但對于頂尖名校申請成敗影響最大的,往往不是以上要素,而是學生的特殊經歷和特殊才能。Professor Cooper提到,中國學生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經歷非常單一和雷同;同樣,中國學生的特長,也往往讓招生官覺得過于標準化。這兩者都是申請中的大忌。學生要學會凸顯自己的個性和特色,才能在申請中脫穎而出。
碩博招生
哈佛大學的碩博招生情況,我們從Professor Cooper所在的經濟系招生情況可見一斑。
他所在的經濟系有3位PhD導師,每年錄取32名學生,約有700-800人會競爭這些名額。在錄取的學生中,國際學生約占56%。這個數據在理工科專業中,可以達到約75%。
可以看到,在碩博階段,哈佛錄取國際學生的比例是比較高的。但是因為錄取總人數較少,競爭同樣激烈。且不同于本科階段,教授在招生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學生所表現的特質是否是教授所想要和感興趣的,很大程度上決定教授是否選擇你作為他/她的學生。很多選擇DIY的學生會在頂尖名校申請中折戟,因為學生了解這些頂尖大咖教授的渠道非常有限,他們的申請往往缺乏針對性。
哈佛這種自主、開放的招生標準,并非沒有受到過質疑。但Professor Cooper告訴我們,哈佛大學是一所完全自治的頂尖研究型私立大學,哈佛有自己的標準,他們想要選拔的是最聰明、最天才、最具創造力的學生。
哈佛教授更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哈佛的招生沒有唯一標準,但有些核心能力是申請者們應該重點關注和有意識培養的。
例如,數學能力是大部分經濟學和理工科教授在考量學生時重點關注的能力之一。Professor Cooper本人就非常注重學生的GRE成績。有些教授甚至可能喜歡數學、英語、哲學專業學生多于喜歡經濟系本專業學生,因為這些學生通常更加“聰明”。
HET建議
想要沖刺頂尖名校的學生應該盡早開啟專業規劃。無論是語言能力、特長的培養,還是特殊經歷的規劃,都需要從早期就開始進行針對性準備。對于學生個性的發掘和培養更是越早越好。
DSC名校筑夢中心(高端留學項目),由哈佛學者領銜,頂尖名校教授專業學術指導,助力學生沖刺全球TOP30名校。
*由于行程變化,我們將在下期為大家帶來麻省理工工程學院和波士頓學院Woods分院訪校報道,盡情期待~
對于美國頂尖名校
那些你想知道的問題
隨著HET美國頂尖名校行的持續推進,也帶來越來越多名校招生獨家信息,對于頂尖名校們,你還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在對話頂尖名校|施強國際高端導師團隊赴美,揭秘哈佛、MIT申請秘訣!中留言,將你感興趣的名校話題告訴我們,HET將帶著你的問題拜訪哈佛、MIT等名校教授,為你一一答疑解惑!
我們還將從微信、微博留言中抽取3位幸運錦鯉,獲得HET親自從美國頂尖名校帶回來的精美禮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