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在裝修房子,所以經常會收到賬單,與國內相比,在英國請人工,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實在令人肉痛。不得不讓我相信英國人民強大的動手能力是被這樣的人力成本給鍛煉出來的。
看看這血淋淋的賬單吧!
看到這個價格,又研究了一下網上的DIY教程,我不得不說,在英國動手能力強的人真是太省錢了!
我家的柜子還沒做好
之前朋友搬家,新家的花園一片荒蕪,于是朋友就想請人翻新花園。花園并不是很大,只需要簡單鋪個草地加上種植一些植物即可。當時她的預算是5000鎊,結果請了幾家公司來報價后,吃驚地發現價格竟然要10000-20000鎊不等。于是乎全家一起上陣,鋤草翻土植草坪,種植花卉,前前后后折騰了1年多,現在也頗為漂亮了。也許和專業的園藝公司相比,朋友家的“作品”比較粗燥,但忽略掉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朋友的總支出才2000多鎊,還包括鋸掉了花園2棵大樹的費用。
朋友家自己折騰的花園,還不錯吧
在英國緊急找一個水管工來疏通水管,價格可能超過300鎊,還不一定有人能立馬上門。在一個事事都需要預約的國家里,臨時的事情就有可能特別昂貴。
想到這里,我特別能理解為什么一部分英國人并不熱衷于考大學了。僅從收入而言,這樣一個自雇的技術工人,工資是要比普通公司職員來得更多的。我曾經遇到過一個電工,上門來安裝電燈時,隨口和他聊了幾句。他原來是電氣工程專業大學畢業的,在做了若干年公司小職員后,他突然去考了電工資格,從此走上了電工專業之路??恐^硬的專業技術,他的單子忙到接不過來,不僅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不少,還可以控制自己的工作時間了。用他的話說,想什么時候休息都可以!
即使在DIY能力極強的英國,這樣的技術工人依然非常緊缺。像電工、管道工都是需要專業執照的,如果請了沒有執照的工人安裝,將來出了問題,保險公司是會拒絕賠償的。而且像木工這種活計需要很高的技巧,做個built in的家具,想要DIY難度實在是高。所以家里裝修找不到合適的師傅在英國太常見了,口碑好的師傅排個2-3個月的隊一點都不意外,英國人的慢性格大概就是從這樣的生活中養成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個信條并不為所有英國人民所接受。在英國,讀完初中GCSE后,一些學生會放棄A level,而轉向職業教育。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英國很多公立高中除了A level外還開設了職業課程。
之前我也曾有過困惑,因為在國內普高、職高是完全分開有不同課程體系的,但在英國很多公立高中除了A level外還開設了職業課程。后來才發現,英國中學很多課程之間包括職業課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給了學生自由組合的機會,也為學生職業規劃路線打開了不同的渠道。
此外,英國有個很特別的學徒制(Apprenticeships)課程,感覺和國內企業定向委培相似。學徒制課程由企業與學校合力完成,企業承擔著提供培訓場所和技能培訓等的任務,而學校則承擔著理論知識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參與大量真正的實習工作,畢業后基本會與企業簽約直接工作。
在“畢業即就業”的思維影響下,一些務實的英國人認為學徒制可以幫助他們快速進入職場,但傳統大學教育卻不能,所以紛紛選擇了學徒制課程。隨著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日益完善,如今按年齡還可以劃分成不同層級的課程。目前有很多大學都與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原本印象中屬于職校概念的學徒制課程,也有了更高學歷的學徒制學位課程(Degree apprenticeships)。
英國參與學位學徒制項目的公司有很多,包括很多大企業,例如空客、寶馬、英國電信、HSBC等等。此外,之前我還有看到有新聞說英國教育部呼吁更多企業與高校聯手,設計推出更多學位學徒項目,來豐富學生的選擇。這樣的職教方式打破了學術與技能的邊界,貫通了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目前在英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Ching有話說
人們總說英國階層固化,窮人的孩子難出頭,其實不然。從事教育那么多年,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習得一技之長,在自己的領域有所作為的學生。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在英國不同的教育課程體制中,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