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在英國,Ching家Didi傾情代言
來自英國的最新鮮資訊和最給力干貨
往年陪著施強學子經歷了一次次考試,今年終于輪到兒子參加英國小升初的考試,這段時間我陪著兒子備考應考感觸頗多,結局也是讓人滿意的。兒子報考了三所學校,并成功地拿到了這三所學校的offer,這期我想以家長的身份聊一聊英國小升初那些事兒。
首先來介紹下英國私立學校的各個主要入學點。 英國小學的主要申請年齡是4歲和7歲,對應的年級是1年級和3年級。英國中學的主要申請年齡是11歲和13歲, 對應的年級是7年級和9年級。
英國公立小學學制為1-6年級( 4-11歲), 英國私立小學則是1-8年級(4-13歲),這也就是為什么英國私立中學會有11歲和13歲兩個入學時間點的原因。不管是申請7年級還是9年級中學入學,學生都需要在6年級的時候參加入學考試。
雖說每個學校的考試內容都不一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出題思路是一致的。 在備考過程中,根據以往的經驗我預留出了半年的時間做準備。小升初備考的第一道關卡,就是擇校。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這期我就從親身經驗出發,和大家聊聊我對于擇校的想法:
◆ 擇校的時候我并沒有考慮伊頓公學、溫徹斯特公學,原因很簡單,就是費用太高。一年近4萬英鎊的學費(本國學生和海外生一致),加上后續校服、各種活動費用,一年支出超過5萬鎊。英國普通中產家庭大多2-3個孩子,所以這類學校絕不是英國中產的選擇目標。即使學校再好,考慮到經濟因素,我就把這類學校排除在選校范圍之外了。
◆其次,考慮學校地理位置的時候,我排除了倫敦的學校。倫敦作為英國首都,自然擁有英國比較好的教育資源,但倫敦也有世界上所有大城市的通病。中心區域的房價很貴,如果住在倫敦市郊,那每天的通勤時間需要2小時左右,非常折騰。并且英國排名好的學校并非都集中在倫敦,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會選擇舒適度高的地區的學校。
◆報考學校的數量:英國的私校需要參加單獨的考試, 也就是說每報考一所學校就需要參加一次筆試一次面試, 一所學校大約需要2天的時間。私校安排的11+筆試大多集中在1月的周末??紤]到考試的密度,我一共只選擇了4所學校。學校的選擇在于精,而不是多。四所學校中,有兩所是用來沖刺的,另兩所是較為適中的學校。但最后因為考試時間沖突,我兒子實際只參加了3所學校的考試。
◆參加open day:在正式報考之前,我列出了8所學校,帶著兒子參加了8所學校的open day。與個人訪校不同,在open day,學校會組織各種活動例如模擬課程等。準備報考的學生有機會和各科老師或者是在校學生溝通,這一天能汲取到非常多的學校相關信息。之前我曾經參加過倫敦學校的open day,個人感覺倫敦學校申請人數實在太多,所以老師的態度可能就不如其他地方親切,這也是我為什么沒有選擇倫敦區域學校的原因之二。兒子看完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在討論時,最終的四所學校也是他自己決定的。
◆排名的意義:英國中學有五花八門的排名,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學校竟然不在排名列表上。我的理解是,排名很重要,但排名不是唯一因素。不管學校參不參加英國排名,學術成績基本都會公開,一般來說,A - level A* -A% 占比在50%的學校已經算是非常好的學校了。除卻學術因素之外,學校的課外活動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如果僅僅考慮學術,我可能會讓孩子去申請英國免費的公立文法中學,但是綜合考慮,我仍希望孩子在初中階段繼續接受全方面發展的教育。
ching有話說
我和兒子一起挑選了4所學校:Magdalen College Sschool、Brighton College、Abington College和Portsmouth Grammar School。如果按照排名來看,那么就是一所top10,一所top20, 一所top50,和一所top 80的學校。其中兩所混校、兩所男校。關于學校是單一性別還是混校,我覺得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我特地和兒子聊過這個話題,詢問他后得知他對與女生一起學習并不在意。英國學校也經常組織男校與女校之間的聯誼活動,在這方面我并不覺得單一性別學校會有什么問題。
在擇校的時候,作為家長不僅要替孩子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還要主動引導孩子根據他自己的意見進行學校選擇,可以用參觀學校、閱讀學校折頁等方式讓孩子對需要選擇的學校進行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