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堪稱“全球最難申請”的羅德獎學金正式揭曉。今年,共有四位佼佼者成為中國羅德學者。來自廣州的女孩彭雅麗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彭雅麗正在芝加哥大學攻讀法學博士學位,她表示拿到獎學金后,希望去牛津大學攻讀犯罪學博士學位。
彭雅麗的老師稱,從高一到高三,她堅韌又淡定地一路充實自己,才能獲得今天如此了不起的成績。大三的時候,彭雅麗對刑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自主閱讀過上千份案例,后來的研究也基本圍繞這個思路。
談到未來的理想,彭雅麗說:“在本科時期有過很多想法,如成為一名律師、一名公務員等。后來選擇刑法,是因為它實在是太有魅力了。
從彭雅麗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對于知識的渴求和孜孜不倦的自主學習力才是成就優秀學子的源動力。在大洋彼岸,歐美的一流大學聚集了優質且能力出眾的學生資源,其中更是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學術界前5%的頂尖學子,他們在名校的學習訣竅是什么?
哈佛倡導“學習力”
哈佛真有人啃書到凌晨四點半嗎?有,但是很少。
哈佛的頂尖學霸們的共同特質就是勤奮,但真正能讓他們脫穎而出的則是出眾的“學習力”。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授曾經指出: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力=競爭力
“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地、深入廣泛地、快書高效地學習。”
在過去,一個人全部知識儲備的80%是在學校學習階段獲得的,其余20%則依靠在工作階段的學習;而現在則完全相反,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不過占20%,而80%的知識就需要你在漫長的一生中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獲得。那種依靠書本知識就可以應付一切而受用終身的時代,已經逐漸走遠了。
現在大多的留學申請者已經意識到,要想成為哈佛的學生,單單學習好是不行的,還要看學生是否在未來社會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這也就是我們反復提到的留學軟實力,成績不是一個優秀學子的唯一標準。這也意味著學生在兼顧學習成績的同時,需要在空余時間積極參與能夠提升自我背景實力的項目,例如實訓、夏校、哈佛大學實驗室等。
頂尖學子所具備的品質
現在越來越多的世界級高校不只著眼于學生成績的高低,他們不愿看到在學校時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門門功課都取得A+;離開學校以后卻成為一個低能兒。學習是要用一生來做的事,如果不能繼續學習來使自己不斷增值,那雖然知識儲備與技能未變,自身價值卻會像陽光下的積雪一樣慢慢融化減少。
哈佛大學曾經提及八點希望在當代年輕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同樣適用于其他一流院校錄取學生的考察標準。
1、Self—confidence 自信心
2、Warmth of personality 熱情
3、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創造精神
4、Intellectual curiosity 學習的欲望
5、Initiative 學習的主動性
6、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責任感
7、Reaction to setbacks 對失敗的態度
8、Energy 活力
名校的培養理念
目前像牛劍、哈佛、MIT等等學術殿堂級高校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有反思性的、經過良好訓練的、有知識的、嚴謹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具有獨立創造能力的人。
這類大學培養學生的方法是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知識、理論,作為他們研究的基礎,教會學生應該采用怎樣的學習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但主要還是他們自己去研究、體會。
例如在哈佛學習的學生就有高度的自由,自由選課,從事不同的研究,學校提供研究課題、方向和大量的信息資源,指導學生做出自己的決定并保持足夠的目標持續學習。
不少學生和家長看重名校可能只停留在它們所能帶來的學歷保障和更加具有競爭力的專業知識水平。其實名校中潛移默化的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寶藏。擁有高人一籌的學習力才能像海綿一樣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我價值,這正是一所頂級名校給予學生的最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