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在英國,Ching家Didi傾情代言
來自英國的最新鮮資訊和最給力干貨
西方人經常說,如果不去巴黎,就等于沒有去過法國。而到了巴黎如果不去盧浮宮,就等于沒有去過巴黎,這種觀念也逐漸被世人所熟知和銘記。即使是不懂藝術的人也知道蒙娜麗莎和維納斯這兩位西方最有名的女人現在都住在一座宮殿里,所以這期Ching在英國,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盧浮宮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盧浮宮的前世
今天我們看到的盧浮宮位于巴黎市的市中心,塞納河的右岸。這里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法國人喜歡把塞納河的南岸稱作左岸,而塞納河的北岸則稱作右岸。巴黎的很多奢華宏大的文化象征,比如說香榭麗舍大道(Av.des Champs-élysées)、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凱旋門(Arc de Triomphe),還有盧浮宮(The Louvre)都位于塞納河的右岸。但也不是絕對,左岸也有一些高大上的建筑和象征,比如說拿破侖墓的所在地榮譽軍人院(Les Invalides)、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de Paris)和先賢祠(Panthéon)和著名的埃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總而言之左岸和右岸是南北兩世界,右岸是個雍容華貴的高級時尚區,而左岸則是儒雅人文區。所以巴黎人喜歡說:右岸都用錢而左岸都用腦。
途中紅點即是今天盧浮宮在巴黎的位置
言歸正傳,今天盧浮宮所在的位置在中世紀的時候可不是市中心,12世紀末(1190)修建盧浮宮的最初目的是用作監獄和防御性的城堡,其面積大致相當于今天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1/4。需要指出的是,盧浮宮最初并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的倉庫。我們今天參觀盧浮宮的地下室,還可以看到中世紀保留下來的地基基礎。
中世紀的盧浮宮和今天盧浮宮東端卡利庭院(Cour Carrée)對比照
盧浮宮的中世紀地基遺址
14世紀,法國國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比位于塞納河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所以把王宮搬到了盧浮宮。此后的400年,盧浮宮屢有興廢,其中包括于1564年在盧浮宮西面約250米距離處修建的杜伊勒里宮(Palais des Tuileries)。
1860年修建的杜伊勒里宮東立面,遠處可見香榭麗舍盡頭的凱旋門,近處則是今天仍然樹立在盧浮宮西面的卡魯索凱旋門。
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正式從王宮改為博物館。拿破侖一世即位后,對盧浮宮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建造了北翼建筑和卡魯索凱旋門。加上拿破侖一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今日盧浮宮建筑群樣貌。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公社成員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完全焚毀。不幸的是杜伊勒里宮的內部被完全焚毀,盧浮宮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筑幸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1883年)拆除了杜伊勒里宮的廢墟. 杜伊勒里宮被拆除后,原來一直封閉在廣場中的盧浮宮庭院第一次暴露在城市景觀中,從而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盧浮宮的今生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意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此后的法國國王們繼續從意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于盧浮宮,并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此后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在位)
拿破侖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盧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侖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侖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盧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但是大多數被拿破侖征服奪來的藝術品還是留在了盧浮宮。
拿破侖一世(1804-1814&1815在位)
此后的100多年里,盧浮宮的收藏范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盧浮宮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劃撥博物館,并對盧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華裔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于盧浮宮中央廣場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筑。
整修后的盧浮宮于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 敘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以下是盧浮宮最著名的三大鎮館之寶所在位置以便同學們下次去盧浮宮自己尋找.盧浮宮的三大寶貝都位于敘利庭院,是不是很方便:)
蒙娜麗莎(展廳711, 敘利庭院)
斷臂的維納斯(展廳345, 敘利庭院)
勝利女神(展廳703, 敘利庭院)
盧浮宮的未來
上文中說到杜伊勒里宮拆除后,導致今天盧浮宮廣場為今天巴黎東西歷史軸線的新起點.這條軸線自東向西依次為蘇利庭院,杜伊勒里花園、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道至凱旋門.但是, 由于盧浮宮前的廣場過于巨大,再加上與其相連的杜伊勒里花園,使得香榭麗舍大街向東的透視空間消失在盧浮宮廣場中,而在1883年之前,杜伊勒里宮的壯觀西立面是這條透視空間的完美終點.
從凱旋門頂部向東遠眺可見視覺上的不對稱感
盧浮宮的中軸線和玻璃金字塔與香榭麗舍大道并不在同一條直線上,而是形成一個夾角,導致視覺上的不對稱(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向左偏),破壞了整體的美感,也就破壞了巴黎的風水(按照中國傳統文化來說)。
所以很多法國人一直熱衷于重建杜伊勒里宮。 由于大量關于杜伊勒里宮內部房間結構、陳設、布置的圖片資料仍保存完好,重建工作面臨的技術困難非常小。同時宮中原始的家具、油畫和其他陳設物品也仍堆放在盧浮宮的地下庫房之中. 重建的杜伊勒里宮內的龐大空間可以作為盧浮宮博物館理想的新展覽空間,從而讓那些長期堆放在地下庫房里的文物們重見天日。如果該項目獲得通過,將是20世紀初以來巴黎最大公共建設工程之一。
Ching有話說
和大英博物館相比,盧浮宮更像是一座藝術博物館。過去她以精致而恢宏的建筑服務于王權。而今天,王權讓位于藝術,在這里接收全世界人們的膜拜。就像去倫敦一定要逛一次大英博物館一樣,到了巴黎,是一定要去盧浮宮的。無論你是否仰慕藝術,Ching相信你都能在盧浮宮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