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這事兒,總能引起很多爭論。
因為美劇的盛行,大家都開始愛學著美國人卷著舌頭說話了。一句高昂熱情的Hi,凸顯了美國人奔放自由的性格。
沒什么偶像包袱的美國人,生活中怎么方便怎么來,連說話上也特別省事兒。有人管美語叫Lazy English,因為很多難發的音都被省去,發音變得圓潤而簡短。
難怪英國的超長待機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禁不住在推特上吐槽:世上沒有一種叫做American English 的東西!只有 English 和傻X English!
當年很多人把這當真事兒,這段話火爆了社交網絡。但其實,這跟朝鮮記者崔成浩、推特喬布斯一樣,都是段子手的惡搞。
這個段子之所以這么火,是因為它觸碰了英國人內心最脆弱的地方。在美國成為西方第一土豪后,從霸道總裁淪落為提包小弟的英國內心各種不爽。經濟上拼不過,只要用畢生的嘴炮來守護英語的自豪和榮耀了。
英式英語從語法規則、遣詞造句、語音語調、標點符號各個方面都十分講究。
如果能像BBC播音員一樣說一口文雅的牛津腔,即使是美國人也艷羨不已。因為牛津腔中所蘊含的《唐頓莊園》般的上流社會氣息,正是美國草根文化中缺失的歷史和文化之根。
還有一種常常被忽略的英語,因其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遠離了英音與美音的撕逼大戰。
受英國殖民的影響,澳式英語與英式英語更接近。但作為曾經英國人流放囚犯的地方,澳式英語一直被認為「下里巴人式」的粗獷、難懂,好好的單詞非要吞音,嘴唇連動都不動,是為了防止蒼蠅飛進去嗎?
時光流轉,如今的澳式英語也已經自成一派,也被越來越多崇尚自然、活力的年輕人所接受。周杰倫小哥就以說一口純正的澳式英語為榮呢!
學了這么多年英文的你,是否好奇自己到底講的是哪國范兒的英文呢?畢竟,在這個「主要看氣質」的年代,講英語也是要氣質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