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法國尋找香醇美酒,到意大利觀賞名勝古跡,而去英國,就是要給孩子更優質的教育。
近年來,隨著中國低齡留學潮升溫,去英國讀高中,成為中國家長的又一熱門選擇。
而在英國,大多數的貴族更愿意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英國私立學校又稱“獨立學?!薄O啾裙W校,它們往往有更好的師資,更強調學生對古典文化的學習,也更加看重學生的自身修養。盡管英國只有 7% 的學生選擇私立學校,但每年牛津劍橋錄取的新生 50% 來自私校;全英 80% 以上的重要職位都由私校畢業生擔任。
從歷史上來看,以伊頓公學為首的“九公學”不僅出過幾十位首相,也是皇家子弟的必選。伊頓、哈羅等名校,更被視為牛津和劍橋的預科班。
今天,小編將從更多的細節之處帶大家走進英國的私立學校。
注重特長
“申請英國‘牛劍’,更看重專長?!庇髮W本科階段比較重視學科教育,而非美國大學倡導的“通識教育”。所以,在英國中學讀書的最后兩年,學生需要明確自己未來的專業方向,并朝這個方向學精、學深、學透,才可能被知名大學錄取。
目前,大部分英國中學的 12 和 13 年級(相當于中國高二和高三)提供 A-Level 課程。學生花兩年時間,學習6-8門課程。這樣“少而精”的課程設置,目的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科目變成“強項學科”,為大學學習打好基礎。而英國私立學校的 10 和 11 年級提供 GCSE 課程,英語、數學和科學課為必修課目,外加選修課。
英國的私立學校除了在學術上非常嚴格以外,也十分重視學生的特長培養。以基督公學(Christ’s Hospital School)為例,學校提供四五十門選修課以及大量藝術和體育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基督公學的音樂資源,更是可以用“星光熠熠”來形容。全校每年開設 600 個個人樂器班,還為學生設置音樂獎學金。
“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僅培養一個人的性格氣質,還可以幫助學生培育長久的興趣。”基督公學的音樂主管說。
宿舍文化
和美國大部分私立寄宿學校的“周寄宿制”不同,英國大部分私立寄宿中學,特別是溫徹斯特公學、伊頓公學、哈羅公學等均為“整學期寄宿”。無論是英國學生還是國際生,學生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其余周末一律住校。
它們的宿舍打破了年級的界限,13 至 18 歲的學生混住。學生以宿舍為單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學院文化。這些私立寄宿學校的每棟宿舍樓內都有一到兩個客廳,里面有電視、鋼琴、圖書等休閑娛樂設施,是非常好的社交場所。學生可以在這里結交伙伴,發展朋友圈子。
哈羅公學共有 14 棟三至四層的宿舍樓,遍布整個哈羅鎮。除了校長之家,其他宿舍分別住著 56 到 72 名學生。
“全人教育”
英國的“舍監”(House Master)與美國寄宿中學的“宿舍家長”(Dorm Parent)不太一樣,后者主要負責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而英國寄宿學校配有專門的生活老師和助理,舍監扮演班主任和家長的雙重角色,一旦學生受傷生病、學習狀態不好或有心事,都屬于舍監的工作范疇。
在不少寄宿中學里,舍監的行政地位和副校長平級。在哈羅或伊頓等知名公學做舍監,更是一種榮譽象征,標志著一個教師有很高的專業水平。
幫助孩子們發掘潛力、找到特長,是舍監成就感的來源。他們的目標不只是培養一群學術能力超群的人,而是培養“全人”。
當然,在名校當舍監門檻很高。首先,年齡不能太小,否則可能經驗不足,也不能太大,否則容易產生代溝;通常,舍監也是教師,需要在學校教至少兩門科目的課。
中國的英國私校熱
作為典型的精英教育,英國私立學校的規模都較小。近年來,曾經高高在上的英國私校,出現越來越多亞洲學生的身影。其中,最積極的便是中國學生。
許多中國家長都希望子女能進英國頂尖大學,比如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名校,而進入私立學校,是一條比較靠譜的“捷徑”。
英國私立學校的魅力不僅在于培養孩子出色的學術能力和貴族氣質,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一種社會責任感。去英國,讓孩子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吧!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英國私立學校的信息,歡迎撥打免費咨詢熱線:0571-87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