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心得:在海外留學的時候如何和老師相處?
學生在海外留學,文化差異導致的不適應不僅會造成很多生活的不便利,也會反應在師生關系上。如果在與國外的老師溝通時由于語言交流不暢、思維習慣不同等產生摩擦,該如何解決,又該如何避免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
產生摩擦的原因是什么?
在留學初期,學生對留學國家的語言、交往禮儀等方面還處于不是特別熟悉的階段,如果與老師交流不暢,或者用詞不當,雙方極有可能產生誤會。目前正在英國留學的何同學就表示:“語言交流帶來的問題不可小視,如果在一開始時因為語言使用不當得罪了老師,會不利于后期的學習,也會給你帶來很多麻煩?!?/p>
眾所周知,國內外的教育方式與教育理念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很多留學生在留學初期并不能很好的配合國外教師的教學模式。同時,國內外老師對學生的關注點并不相同,相比于國內,國外的老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課堂表現與學習參與度,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中國的很多留學生初入外國課堂,有些不是出于本意的舉動可能會給老師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從而造成老師“愛找麻煩”的錯覺,這不利于雙方今后的交流?!?/p>
例如,在課堂上發言不積極的話,有些老師可能會誤認為你沒有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并沒有認真聽課。如果課堂匯報和論文做得不夠細致,或者沒提出新觀點或結論,有些老師可能會覺得你在敷衍他的課程,這些由于溝通帶來的誤會都可能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畢業于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楊同學也提到:“溝通帶來的誤差真的影響很大,有時候老師和學生因對研究項目的理解不同也會產生矛盾。比如有的老師希望做一些長期研究項目,而學子則希望做短期且更快出成績的研究項目,雙方都并無對錯,只因選擇不同導致分歧,這在國外一些科研組中并不鮮見。
需要積極的和老師溝通
既然海外留學過程中,中國留學生在與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容易發生誤會,那當這樣的情況產生時,該如何處理?很多有相關經驗的同學表示:
積極溝通很關鍵
首先要認識到留學環境和自己之前所處的環境不同,積極地去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其次,面對新的環境,要盡快熟悉留學目的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等,避免因文化差異發生沖突。一旦和老師因為誤會發生了沖突,學生們應該要積極和老師溝通,而不是逃避甚至陷在誤會中,自怨自艾。
留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遇到問題與老師開誠布公地溝通,采用平和而不是激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可以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大部分老師是愿意與你溝通,并且樂于就你所遇到的困難為你提供幫助。大多數情況下,學生老師都可以通過溝通達成共識,如果確實與老師分歧較大,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慎重考慮后也可向學校申請更換導師。
當然也有不少在海外留學的同學感覺老師和同學關系“挺近的”,老師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他們會鼓勵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同時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作業,只要有積極融入的心態和努力上進的學習態度,那么和老師的溝通也會很順暢。
相關留學專家表示,與國內不同,國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相對自由,學生與老師間的交流并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一般情況下,學生只要愿意和老師積極溝通,師生關系就不會太差。如果師生關系處理得好,有時候老師不僅可以在學術上幫助留學生,甚至彼此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