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P是什么意思?
英國人簡稱便士Penny為P,5個P就是5便士的意思。
那5便士是什么概念呢?
5便士=0.05英鎊,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是4毛多錢人民幣。
一年多前,2015年10月5日,英國塑料購物袋收費政策正式執行。從那天起,在英格蘭的購物商店,顧客使用商店的購物塑料袋,需花5便士的費用來購買。
你可能會想,幾毛錢而已,誰在乎呢?!但數據顯示,自從限塑令發布以來,英國塑料購物袋一年里減少使用60億個!
5個P算什么?英國人很在乎!
所以,看著家里儲備著的大大小小各種型號的購物袋,我不由想到,這期我可以和大家聊聊有關英國“限塑令”的那些趣事。
下面開扒!
購買塑料購物袋的這5便士費用,既不上交給英國政府,也不由商店獲利。從塑料袋上“搜刮”下來的這些錢,全部會用在慈善、環保等公益事業上。(講到這里不得不再次感嘆,英國真的是一個非常非常注重慈善和環保事業的國家。)
英國政府會出臺“限塑令”,實在也是迫不得已。據當時的數據統計,2014年,英國人用掉了764億個塑料袋,平均每人140個。
764億個塑料袋,就是61噸塑料垃圾,被填埋處理,不可降解。
不僅如此,大街小巷的白色污染也相當嚴重。我尤記得,那些年被風吹散在空中、飄揚在田間、舞動在枝頭的垃圾袋們……
2015年10月5日,“限塑令”正式實施。英格蘭所有雇員超過250人的商店,無論是超市還是服裝店,顧客每使用一個新塑料袋要收取5便士費用。
實際上,英格蘭是大不列顛境內最后一塊使用塑料袋收費的土地。
2011年,威爾士實行了“一個袋5個P”政策,威爾士人默默接受了。
2013年蘇格蘭、2014年北愛爾蘭也實行了“一個袋5個P”政策,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也默默接受了。
然而輪到英格蘭人的時候,英格蘭人炸了。
我們來看看當年英國媒體的新聞標題:“塑料袋收費引起混亂陰影籠罩”、“收銀臺雇員接受特別訓練對付找茬顧客”、“超市給購物籃上鎖以防顧客順手牽羊”……
英國媒體的腦補能力,向來不用懷疑。
圣誕節的各種用品已經在超市上架了
社交媒體上就更熱鬧了,群眾的幽默和智慧是無窮的。
有人說,我在商店里花5個P買一個塑料袋,出了商店4個P賣掉,自己只花1個P,別人能省1個P。(很有經商頭腦嘛。)
有人說,我狠狠的買一大堆東西,都裝在購物推車里,問商店是否給免費塑料袋,如果不給,我就說不買了,你們把東西重新放回到貨架上吧。(小哥你夠狠?。?/p>
有人說,應該反過來,每用一個塑料袋,商店付給顧客5個P,因為塑料袋上都有商店的商標招牌,顧客提著塑料袋,是在為商店作免費廣告。(這個品牌意識,可以的可以的?。?/p>
總之,限塑令消息放出來的時候,英格蘭人基本都是持反對態度的。畢竟,4毛多錢,積少成多啊!
不過,反對歸反對,英格蘭人也就是嘴上勤快,等到政策正式開始實施了,立刻就沒了脾氣。人們忽然在車庫、地下室、廚房等各種家里不起眼的角落發現了”金礦“,翻箱倒柜找出陳年舊塑料袋、紙袋、編織袋,清理清理,然后拎著出門購物了。
超市里可反復使用、耐臟耐破的麻、布編織袋成了新寵,雖然比5個P的塑料袋貴了好幾倍,但這是“一次性投資”,比塑料袋經久耐用得多。
一時大意忘了自帶塑料袋,掏5個P現買一個,也再不會像過去一樣隨手亂扔了。
如此,大自然少了60億個塑料袋的垃圾污染,慈善機構多了一大筆善款。慢慢地,消費者也改變了態度,權威民調ICM的統計顯示,一年下來,70%的英國人認為塑料袋收費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說,改變可能一時令你難以接受,但要做出改變,其實并不難。
Ching有話說
西方有句俗話:“掙在美國, 住在英國?!庇鴥灻赖沫h境以及清新的空氣,多得益于英國人生態保護的日常生活習俗。無論你是去英國旅游,還是去求學,甚至是工作生活,都需要對英國人融入了環保意識的生活習慣加以了解,并入鄉隨俗。然后你就會發現,英國的環保工作,都是每個人的舉手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