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強教育網-專注留學教育外語,權威出國留學中介機構

院校搜索

College Search

院校搜索

請選擇國家
  • 美國
  • 英國
  • 澳大利亞
  • 加拿大
  • 新西蘭
  • 德國
  • 瑞士
  • 法國
  • 荷蘭
  • 意大利
  • 愛爾蘭
  • 日本
  • 韓國
  • 新加坡
  • 中國
  • 俄羅斯
  • 烏克蘭
  • 西班牙
  • 泰國
  • 馬來西亞
請選擇院校類型
  • 大學
  • 預科
  • 外語培訓學校
  • 學院
  • 中學
  • 小學
×

一年數萬份申請,招生官真的每份都會看嗎?

發布時間:2017-10-26 來源:施強教育

圖片130.png

首先,我們一起來算一筆賬。
以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為例——根據官網數據,U Penn 一年有超過 35000名申請者;通常,招生辦會在 3 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審完。


其中,3 個月有約 65 個工作日——
35000/65≈538
即一天需要審閱約 500 份申請材料;
通常情況下,學校招生辦的招生官不會超過 15 名——
500/15≈33
即每名招生官每天要看約 33 份申請材料;
一天有 8 小時的工作時間——
8h=60min 60*8=480min 480/33≈15min ≈15
即每名申請者能分配到的時間大概就是 15 分鐘。
(嗯,這已經是很樂觀的推算了。)
圖片131.png
假設你是招生官的一員,你將如何公平公正地審閱這些申請材料?按GPA分?按托福GRE成績分?還是直接看他們的文書?
其實,top colleges have a smarter system 。他們會尋找合適的、值得信任的人選來審閱,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而是他們不得不這么做。這些被委以重任的新晉招生官往往是和學校有緊密聯系的人,譬如說校友、教授等。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申請者會被拒絕,少數會被直接同意,這要看每個學校具體的錄取率了。如果某學校的錄取率是 10% ,那可能有 4% 的申請者會被直接錄??;如果錄取率是 20% ,那可能有 8-10% 被直接錄取。余下的申請,將會由 admission committee 再次審閱,通過綜合評估申請人的素質,來決定是接受,還是待定,還是直接拒絕。
小編結合了四位擁有一線經驗的招生官的親身經歷,給大家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
招生官常用的閱讀方式——泛讀與精讀
在有 30 余年經驗的招生官 Parke Muth 看來,招生官在審閱申請時,主要有兩種方式——泛讀和精讀。
1、泛讀
泛讀適用于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大多存在于頂尖學校,針對的對象是硬實力較弱的申請者。在上萬份申請中,往往有部分同學沒有根據自身條件定好明智且現實的選校策略,而去選擇一些頂尖名校。他們雖然背景不差,但相對于被錄取的學生來說仍有較大差距。雖然有各種錄取先例、數據分析的支持,但這些同學通常迫于父母或者自己的壓力,在選校上產生了盲目性。對于硬實力有較大差距的申請者,招生辦通常不會太仔細地閱讀他的文書,一些學校甚至就不會點進去看。
第二種泛讀的對象來自于相反的一端——即那些硬實力足夠強的申請者。強到什么程度呢?強到他們幾乎都可以不用其他文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只需要個人信息上的那些數字和學術項目就夠了。
2、精讀
所謂的精讀,其實也是相對的,讓招生官花十幾分鐘分鐘來將申請者上傳的文字材料讀完幾乎是不可能的。相比于申請者花了大把時間選擇主題、頭腦風暴、一遍又一遍寫初稿、修改反饋、最終定稿,這些文書被招生官審閱的時間可以說是只有一瞬間了。這就好比某知名記者或學術大咖在人民日報或知名期刊上發表了文章,而你三兩分鐘就草草看完。
招生官們往往經過了專門的訓練,且大多都有良好的素養,能快速分辨申請者寫作能力的優劣。另外,對于那些旨在通過一系列細節描述研究項目的申請者,要知道,招生官有可能在這方面比你更加專業、了解。因為,如果招生官已經有幾年經驗,那么他們將會接觸到數以千計的文書,這些文書也會在他們腦海里被分成若干個常見流派——比如“我已經克服了很多困難……”、“我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我已經開始獨立完成……”等等。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就可以隨意對待文書。如果你真的下了功夫去撰寫、雕琢文書,那么無論你是否進入理想院校、材料是被精讀還是泛讀了,其實都沒有這個過程來得重要。學習如何寫作,能讓你未來在學業乃至職業都受益無窮。
圖片132.png
招生的成本效益分析
從另一方面說,假如你就是招生官,你在你的電腦上打開一份申請,你首先看到的通常來說都是學生的成績等基本信息。如果一名學生并不是班里的前 20% ,或者均分偏低,那么,說實話,手頭還有成千上萬份申請要看的你,會花很多時間在這名學生身上嗎?如果你說“會”,那么我在你持續看這些材料一周、一個月后問你,你還會說“會”嗎?雖然數字有時會騙人,但大多時候是有用的。
現在,我們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上分析。如果學校錯過了一位優秀的文書筆者,對學校自身損失有多大呢?如果學校為了每年為數不多的申請者,雇傭更多招生官來保證每一片文章都被仔細審閱,是否值得呢?如果招生官不得不加班加點,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閱讀每一篇文書,是否值得呢?如果一所學校每年都錯失一兩篇優秀文書的作者,那么這會讓學生整體素質大打折扣嗎?最重要的是,如今有如此多優秀的院校,學生可以選擇的余地是非常大的。
2
Ultimately who determines your fate are human beings. 招生官也是人。
Eric Eng (Consultant at Ivy College Admit) 則從自己的實際經歷出發,解答了“招生官是否會翻閱每份申請”這一萬千申請者的疑惑。
是的,招生官會查看每一份申請,但這意味著他們會花費很少的時間在每份申請上(通常不到 15 分鐘);同樣,這也意味著你在申請材料中的每一個字都很重要。你需要讓文書中的每個主題、每個關鍵詞都能脫穎而出。
在審閱申請資料時,會有兩名招生官查看你的申請,只有兩個人都確定“接受”,申請者才被視為錄取。如果一名申請館選擇“接受”,第二名卻“拒絕”,那么會有第三名招生官來決定是否錄取該申請者。
顯然,這個過程并不是完美的,且最終決定是否錄取你,決定你的命運的招生官也是“人”。所以,如果你能讓他們了解你的經歷,產生共鳴,并證明自己能夠在領域中有所作為,那么你的錄取幾率也會大大提高。
圖片133.png
3
時間太少,文件太多,還有許多比文書更重要的評估因素。
著有《Creating a Class》的知名招生官 Mitchell Stevens 在 The New Republic 同樣表達了相同的看法。
在所有申請者中,具有明顯高或低條件的申請者會在一開始就被排除,招生官往往會將精力放在中間這部分不能立即敲定去留的申請者。
然而,即使是這部分學生的文書,招生官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去閱讀。原因很簡單——時間太少,文件太多,且還有許多其他比文書更重要的評估因素。在數以百計的討論中,從來沒有聽說過單憑文書就能做決定的案例。
圖片134.png
4
三個層級,三次篩選
James Leland Harp (UC Berkeley grad, Stanford alum, Harvard fellow, former professor and director) 則從申請材料的審核操作流程來分析。
由于現在的申請都是在網上完成的,因此學校可以通過諸如語言成績、績點等因素來進行自動篩選。
招生辦有三個層級:學校、學院、系。上文所說的自動篩選一般是以學校為基礎。例如,每個學校在招生時往往有最低的語言成績要求,有時候一些學院也有設定這個門檻。
每個學院同樣設有專門的招生辦,并有招生官來審閱那些通過初次自動篩選的申請者。對于本科生來說,招生官會在比較申請人后作出推薦,由學院的負責人最終決定錄取者;而對于研究生來說,申請人則按照院系分類。每個院系也有專門的招生官審閱所有通過篩選的申請者。一般來說,院系會根據不同研究領域將申請資料交由不同的人員審閱;而后再由各個實際的研究小組作出決定。在這個流程過后,如果有符合要求的申請者,招生辦會讓負責人通知院長,并發送錄取信。
圖片135.png
最后,也送給大家兩句話:
“Just work your butt off, and get into something that you truly love doing.”
留學申請之路注定會是坎坷的。決定不了招生官會花多少分鐘在你身上,但盡力去做總是沒錯的。

400-018-0008

評估通道

Evaluation channel

快速評估通道

意向國家
  • 美國
  • 英國
  • 澳大利亞
  • 加拿大
  • 新西蘭
  • 德國
  • 瑞士
  • 法國
  • 荷蘭
  • 意大利
  • 愛爾蘭
  • 日本
  • 韓國
  • 新加坡
  • 中國
  • 俄羅斯
  • 烏克蘭
  • 西班牙
  • 泰國
  • 馬來西亞
×
日韩久久久精品首页